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样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道教兴盛时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
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十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明净秀美、婀娜多姿的泸溪河,由南向北似一条玉带,把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等旅游景点串连在一线。从上清千年古乘竹筏顺泸溪河面下,十十里山水宛若仙境。
历时二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以其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特、文物丰富面堪称中国这最,世界一绝。被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
龙虎山地理位置优越,鹰厦、皖赣、浙赣铁路和206、320国道贯穿而过。龙虎山离南昌向塘机场仅120公里。近年来,来此游览度假、拜祖授录、探险揭谜的游客络绎不绝。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据说东汉中叶时张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因而也成为中国道教发祥地。
龙虎山景区有99峰、24岩、108个景物,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左右,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规模宏大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龙虎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形成了赤壁丹崖的“丹霞地貌”,福建的武夷山和广东的丹霞山也属这种地貌。明净秀美的泸溪河从山中流过,如一条玉带由南向北把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等旅游景点串连在一线上,从上清古镇乘竹筏顺泸溪河而下的20里山水景色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龙虎山的交通十分便利,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它东临武夷山、北接黄山、庐山和瓷都景德镇,可以很方便地数景联游。
鹤鸣山成为了举世公认的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道教朝圣地,是道教胜地中的魁首,被称为“道国仙都”、“道教祖庭”。在张道陵创教之前,鹤鸣山就一直是异人的修炼之地,据说先秦的广成子(马成子)和西汉的周义山都在这里跨鹤飞升(东晋华侨撰《紫阳真人周君内传》谓周义山“乃登鹤鸣山,遇阳安君受《金丹经》、《九鼎神丹图》”)。相传曾有隐士老聃后人李傕隐居于此山,养鹤为伴,弈棋悟道,山下时闻鹤鸣。
其实道教作为一个完整的宗教是从和浮图教(佛教)的对抗而开始形成的。早先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虽然五斗米道发展道后来也成了道教的一个宗派)都不是成熟的宗教,这两个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教义还是非常原始,又参杂了好多别的东西。而后来的道教在和佛教的对抗中又完善了教义典籍和规仪,结合了儒家的一些东西,甚至借鉴了佛教的一些东西,最后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道教。
如果从太平道算起,道教的发源地应该是河南的宛城一带。但我们现在看道的道教一般是张道陵的天师道的遗传。当然还有葛洪的丹鼎道,王重阳的全真道等的集合体。他们在历史上的世间不一,地域也不一,教义也不一。
在成都大邑鹤鸣山。那里是张道陵张天师创立道教的地方.你可以通过下面的道源圣城网络虚拟游看一下那里现在的样子。
道教发源地是山东青岛崂山 老子是道家老祖 也就是神话中的太上老君,我们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在青岛排出 也就是说山东一年四季最为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