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首先,我想注重说明的是此处的“色”字,并非是指女色而言,而是指一切能见、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想的事物。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简单来讲,色就是世界万物,空就是虚空虚无。也就是万物皆空的意思。
色,就是“存在”,指物
空,就是“虚无”,指心
存在和虚无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或者说是不可分割的,唯物和唯心争的问题也是如此,但我更相信佛的说法。
在佛家来说,他们追求的具体是什么,我想谁都说不清楚,就经书里说追求极乐世界,但这个所谓的极乐世界里有什么,谁也不知道,为了这个不知道存在不存在的世界,他们要求信仰他的人抛弃现在这个眼前的世界。
色,就是他们眼里这个现实的世界,所有的一切,包括他们自己的身体等等,佛认为这些都不过在百年之后就会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这个宇宙在若干年也会消失,你所留恋的红尘都不可能拥有,既然不能拥有,当然就是空了。
佛说,抛弃这个迟早要消失的世界的一切,好好信仰他,你就可以到那个不知道他自己去没去的世界,去享受那个世界里永恒的快乐(就是不知道他自己享受到了吗?)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首先,我想注重说明的是此处的“色”字,并非是指女色而言,而是指一切能见、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想的事物。
用现代的哲学术语来翻译:
色,就是“存在”。
空,就是“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