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是C吧?
A不对,那时候只有算筹,不是算盘!
B不对,这个毛笔的出土颠覆了蒙恬造笔的说法!
D不对,这应该不是最早的砝码,长沙一代出土很多,只说他是完整的一套,而且他反映的只是楚国居于水陆交通要道,楚国的商业很活跃!
而B则是指那四十根竹签,就是古代的计算工具,或称“筹”或称“策”,善于计算的人还怕少了棍子竹签么?引申开就是“善谋多策”
2:严复是用古文翻译的!答案是C
3:答案是C,义和团有他光辉的一面,就是抵御外来侵略,而另一面就是抵制排斥一切西方事务,为清廷所用,最后又被抛弃,而维新则是西学东进,是一种相对于封建社会而言先进的思想,开展洋务运动等等强国方略,而义和团却是否认这一切,这是历史的倒退,是一种对社会求进步的扼杀,是一种反动!B和D都是错的,义和团开始是“反清灭洋”被招安了又“扶清灭洋”。这是个没中心思想没进步思想的团体!
答案就是:C C C
第一题很难啊,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春秋就发明珠算”这个结论啊,材料说的时间是战国晚期,另外墓中出土文物也看不出有算盘。B项蒙恬是秦朝人,与材料战国晚期时间不符。C项老子的这句话“善计者不用筹策”是说古代的先贤们善于用计根本不用费尽心机地去筹谋划策。显然与题意无关。D项中天平、砝码是古代的称量工具,但它是不是最早的呢?所以这一题真的很难,如果要选一个的话D可能最靠谱些。
第二题应该选C吧,骈体文流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后被抛弃,而且这种文体讲就华丽词语的堆彻,没有实际内容。八股文是严复痛恨的,不可能;白话文其时尚未兴起,所以应该是C吧
第三题选c,戊戌变法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义和团盲目排外,故而是“反动”。
1.D 选项A与题目内容相悖;选项B更是差得离谱,题目恰恰是对蒙括造笔的故事有力的诘难,因为蒙括是秦始皇时期的名将,他只是改良了毛笔;C纯粹扯淡,只追求题目中的若干字眼,再说了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所以只有D是正确的,其所说也确实属实。
2.C 首先说说四个选项: “骄体文”,亦即骈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其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骄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后三项大家都很熟。AB肯定不对,白话文虽然起源很早,但白话文真正开始风靡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当时“胡适、陈独秀”发起的“五四”白话文运动(晚清时期也有白话文运动,但是影响力较小,以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真正推开了白话文。而据史实记载,严复以古文翻译西学,其提出的“信达雅”,备受康梁乃至后世翻译工作者的推崇,被尊称为“译界泰斗”。
3.D 戊戌变法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而题目中既然说“义和团运动是戊戌维新失败的‘反动’”,那么就是说义和团是反对政治改革的,亦即拥护清王朝统治,抵抗西方列强入侵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还是拥护清王朝统治;据史实记载,义和团运动初始,是受到清王朝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拥护的,后来迫于西方列强的压力,清王朝开始镇压义和团运动。
1.D
2.C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