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七善原则是指?

2025-05-19 03:36:1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老子提出做人七善,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善地,要谦让;心善渊,要宽容;与善仁,要善良;言善信,要诚信;正善治,要正直;事善能,要展现自己;动善时,要把握机会。   老子对“七善”的论述是建立在“水”理念的基础之上的。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认为,世间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水,水滋润万物,但却从不为自己争利。人们都希望往高处走,但水却往低处流。看似不利,但涓涓溪流最终汇集成江河大海,势不可挡,因此水能够接近“道”的最高境界。同样的道理,人生的选择也应具有水的这种境界,只有做到“不敢为天下先”,以不争、无私的“后其身而身先”的精神,最后才能达到内圣而外王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七善”的原则,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居住的地方要自然祥和,没有世俗的纷争之地;心理状态要稳重祥和,深思熟虑;与人相处要友爱无私,仁慈宽厚;对人说话要真诚,讲究信用;为政之事要光明正大,宽严并济;办事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行动时要选择好时机,坚定而果断。只要达到了这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七善原则”体现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不敢为天下先”以及“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后发制人”的理念,在看似不争中,实则事事争先,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将老子的这“七善”应用于人生的选择和职场的规则,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七善之一:居善地。   运用“居善地”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对于职业发展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居善地”的核心在于使自己始终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比如一个合适的单位、一份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或一个优秀的业绩评价等,都是“居善地”的表现。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志向、专业、兴趣和爱好、以及其他与自己的个性特征比较吻合的因素。其次是要在工作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这样才能够做到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第三,“居善地”还要求能够“处众人之所恶”,比如在工作的选择上,首先从组织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干起,逐步成长,这样不仅能够积累经验,而且能够熟悉和了解组织整个的工作或生产流程,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七善之二:心善渊。   老子讲的“心善渊”主要指的是人的心境的祥和和深思熟虑的谋略,在个人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这种心态同样非常重要。心境的祥和意味着要能够适应组织的变革,正确对待和处理“名”和“利”、“得”与“失”的关系,特别是在争取获得加薪和晋升的过程中,做到“得”不骄傲,“失”不气馁,始终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和稳定的绩效水平。深思熟虑则要求人们在职场中谨慎行事,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避开陷阱,以免犯下不应该犯的错误。此外,“心善渊”还意味着要具备宽阔的胸襟和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对于领导人和管理者来讲,这是建立自己权威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   七善之三:与善仁。   用今天的观点看,“与善仁”就是讲的人情、人际关系或者社会关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人情和人际关系都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涉及的社会需要,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社会交往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社会交往越广,成功的概率就越高。通过这种社会交往,不仅能够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这种满足能够使人们就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在这种状态下,由社会交往带来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达到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目的。因此,社会交往是每一个身在职场中的人要取得成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与人交往的具体技巧上,关键是要懂得人情世故,做到宽厚仁慈,且有慈悲怜悯之心,即能够乐人之所乐,悲人之所悲,这样才能使自己跳出自己的小环境,而融入社会的大环境。   七善之四:言善信。   孙子讲:“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篇》)讲的是为将者不仅要懂得如何作战(智),而且要讲究信用(信),关爱士兵(仁),勇敢无畏(勇),严格管理(严)。这里的“信”讲的就是信用和诚实,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总的来讲,信用与个人能力无关,而主要与个人道德标准有关。因此,信用问题不仅涉及个人的品质和威信,而且还影响到权力和责任。因为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权力基础,也就难以达到影响其他人的目的。在当今商业社会,信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其是否可靠和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一般来讲,有信用的人受到大家的欢迎,而没有信用的人则往往会成为孤家寡人。无论是领导人、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是否有信用,已成为影响其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因素。从组织的角度讲,领导者和高层管理人员要把自身的信用问题与组织的管理制度、具体工作要求以及管理的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领导和管理者的承诺应有制度的保障和支持,特别是涉及加薪、晋升等重要的人事决策上,制度的保障能够增加透明度,从而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其次,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和考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甚至一些违心的话,但只要这种“谎言”或违心的言论没有违背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原则,就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种“善意的谎言”主要涉及的是管理的技巧问题,而与个人品质没有多大关系。   七善之五:政善治。   所谓“政善治”,就是讲人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对领导人和管理者来讲,要做到“政善治”,首先必须对组织或部门的目标、可以支配的资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政善治”的基础;其次,根据组织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带领自己的团队和下属,通过有效的激励,创造性的完成组织的工作。在员工的层次上,“政善治”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管理,包括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制定一个有效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并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七善之六:事善能。   发挥自己的优势,永远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永远做自己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工作,这就是“事善能”。首先,“事善能”并不是要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目标、一种要成为最优秀的策略、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计划等,而是强调对你能够在哪些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一种理解。要达到这种境界,人们就应对自己最擅长的或能够提升自己竞争优势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但遗憾的是,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了解自己的职业抱负。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不愿意接受挑战,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失败而失去现有的工作。有的人即使有抱负,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些抱负,这种心态使他们终日忙忙碌碌却收获甚微。其次,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人们的能力和优势也在发生变化,应该准确的认识并把握这种变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   七善之七:动善时。   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坚定果断,毫不迟疑,这就是“动善时”。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比如,要使个人的能力、表现以及业绩得到上级、同事或下属的认可,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谦虚谨慎”的谦让思维和“只干不讲”的低调思维,而要“既要干,又要讲”,但“讲”要有艺术,恰到好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讲的就是“动善时”。在职场中,很多的机会都是稍纵即逝,要做到“动善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或技术的优势,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且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够适时的把握住机会。   老子的“七善”原则是一个系统的思想方法,其中,“居善地”是基础,“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是对人道德品质的要求,“政善治”注重的是人的竞争优势和能力,“事善能”强调的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动善时”是方法和手段。如果能够达到这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意味着达到了在不争中事事争先的境界。

回答2:

居善地*
象水一样处于上善之地,这个善地也就是处下不争。时时、处处、事事要象水德一样,处于不争、无争的状态,避高趋下,顺其自然,不逆不违,保持心身的中和之境。这个地即是谦下自处、低卑中和。善地,也即是清静无争,贞洁自守,守德为本,与德为邻。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而纳百川,就是因为善处卑下之地而无争,道性也就自在其中。谦居下位,也就自然没有忧患之事。

   *心善渊*
道德修养者的心,应当效法上善的水德,似水如渊,既静又净,纯清透明,深妙不测。心似渊水容纳百川而又深沉渊默,处下空明而又湛静。上善之心如水在渊,既能和万物之性,又能鉴万物之形。善渊之心如水,光明涵于内,身形沉静表于外,它化物之机不可知,生物之妙不可见,这些都是水德的无心上善而身存于万物之间。道德修养者之心,应当似水德上善,静以涵养万物,渊深莫测。动以顺万物之用,变化无穷。

   *与善仁*
上善的水德施仁惠於万物而不恃,利万物而不争。它散之为雨露,滋养万物,万物因受其德泽而生生不息。水汇流为江河,荡尽污垢尘浊,纳物而不拒载物而不争。水渗透于众生体内,润物细无声,新陈代谢不求功。在人体内载血疏泄,和制魂魄,化生津液,推陈出新。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德,水给与众生万物的仁德,在万物之中至大无匹。道德修养者效法水德,应当似水给予万物以上善之仁德,舍身于众生万物,利济群生。道德修养达到如水一样,至善宽容,博爱柔和,能立万物,济助万物的生命,实践真实不虚的与善仁。

   *言善信*
道德修养者效法上善的水德,应当象水德一样言善信,言是表述、与表达之意。水用其身表述的是上善的信德。水虽无人言,但是却无处不在表达它的完美的信德。它稳重处下,忠信诚实,献身不惑,能容能化,能生万物。水之处世,在世间如潮水准而有信,晦前三日准时起潮於沧海,朔后三日准时急流涌退。潮不失时信德在其中。水之身逢圆必旋而为圆,遇方必折转为方,临塞阻必自止其行,见决隙必流走不止。水之在于人身,运化水谷,调理百味,吸收输布,运化升清,消谷输气,默施信德而有条不紊,这些都是水的上善信德。圣人的信德与水的信德相同,不失天时地利,随缘应物,大舍心身于天下众生而不疑,其信万世而不惑。水的上善信德与圣人相同。

   *政善治*
水德上善的持正治身,处于无心无为,合乎道性,都在正确的自然法则之中。水有身而无心,以无为治其身而身存。修养道德者效法水德,必须高度重视正治上善之心和上善之身,心和身都应早日步入无为之境,这才是根本的上善归道之途,舍此正善治之途即是旁道邪门。水德中含有上善的礼德,透明圆通,循道遵理,秉规持范,不争不燥,不惑不迷,知时达物,能化万物而不被物所拘束。水德的上善以道治身,身的无为合道,心的正善治是基础和前提,秉规持范,礼德圆明,是道德修养者必须遵循的法则。水德于人体内,主理人体血脉系统,调理一身气血,司理身中神明,调适体温寒热,营和荣卫。渗透于全身每个系统,正善治于一身,体中天德地慈之炁如果饱和地与体液之水合一,则心身的正治不难,性与命的再造也就至简至易。水德在社会环境中,当年八水绕长安也是造就大唐鼎盛的原因之一,如果整个社会环境中水文环境和人文环境都道气充沛,则治大国如烹小鲜。

   *事善能*
水德的上善,献身服务于万物,滋生长养万物的能力、功能和作用,如同完美的智德,不凝不滞,通达调变,润泽乾坤,养生万物,随宜妙用,应事合中,能方能圆,曲直随行。可隐可显, 可虚可实,可聚可散,可动可静, 可升可降,可内可外,可曲可直,可柔可坚,可容可载,可净可垢。这些都是水善事的功能。水德上善的智德,在人体内藏精濡养,调理六腑,净化九液,生炁生殖,主理内环境中的液和津。当其与天德地慈之炁饱和性地结合之时,必然圆通达变,虚怀若谷,处下不争,声色不迷,欲淡无贪,谦虚柔和,机智敏捷。道德修养实践者,应从水中所含的上善智德和事善能的功能作用中,循理证全真。

   *动善时*
水德上善的动善时,其中的动,顺应天时地利,遵循道性,恭顺自然,恒顺众生而动。其动的时机把握,是无为顺应天道、自然、万物。不违天时,不逆人事,这些特性中所含的就是上乘的的义德。水德含义德道情,善待待万物。扶生万物而不妄动,舍己利生而不私行。果断有力而顺应天时,利济群生而不误时辰,唯道是从,唯顺应众生为其时。水德在人体内的动善时,是有条不紊地调理气机,宣发肃降,化生脏精,在一动一静,一开一合的动象之中,顺应生理机能,不违内境众生需求,不妄自乱时而为。道德修养者效法水的上善,当体悟水的动善时的特点,身处中和,似水的夏散冬凝,顺应天时而动;温则升化而雨,冷时则凝结而冰,不违自然法则,保持中和,顺应天时地利,则内境造化自然。

回答3:

七善之一:居善地。七善之二:心善渊。七善之三:与善仁。七善之四:言善信。 七善之五:政善治。 七善之六:事善能。七善之七:动善时。

回答4: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善地,要谦让;心善渊,要宽容;与善仁,要善良;言善信,要诚信;正善治,要正直;事善能,要展现自己;动善时,要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