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肥料配制方法:
在1升水中加磷酸铵0.22克、硝酸钾1.05克、硫酸铵和硝酸铵各0.16克、硫酸亚铁0.01克,混匀即为营养液。配制和贮存营养液不能使用金属容器,最好使用陶瓷、塑料、玻璃或者陶瓷容器。
用法:盆花在生长期每周浇营养液1次,用量可根据植株大小灵活掌握。
液体肥料营养液配方
A液:硝酸钙125克、硫酸亚铁12克。以上加入到1公斤水中。
B液:硫酸镁37克;磷酸二氢铵28克;硝酸钾41克;硼酸0.6克;硫酸锰0.4克;硫酸铜0.004克;硫酸锌0.004克。以上加入到1公斤水中。
1) 养液的配制过程
① 分别称取各种肥料,置于干净容器或塑料薄膜袋,以及平摊地面的塑料薄膜袋上待用。
②
混合和溶解肥料时,要严格注意顺序,要把Ca2+和SO42-,PO43-分开,即硝酸钙不能与硝酸钾以外的几种肥料如硫酸镁等硫酸盐类、磷酸二氢铵等混合,以免产生钙的沉淀。
③
A罐肥料溶解顺序,先用温水溶解硫酸亚铁,然后溶解硝酸钙,边加水边搅拌直至溶解均匀;B罐先溶硫酸镁然后依次加入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钾,加水搅拌至完全溶解,硼酸以温水溶解后加入,然后分别加入其余的微量元素肥料。A、B两种液体罐均分别搅匀后备用。
④ 使用营养液时,先取A罐母液10毫升溶于1公斤水中,再在此1公斤水中加入B罐母液,即可使用。
调整液体肥料的酸碱度
营养液的酸碱度直接影响营养液中养分存在的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如磷酸盐在碱性时易发生沉淀,影响利用;锰、铁等在碱性溶液中由于溶解度降低也会发生缺乏症。所以营养液中酸碱度(即PH值)的调整是不可忽略的。
按行业标准,当前市场上大体有氨基酸、腐植酸、微量元素、中量元素、大量元素及有机水溶肥六种液体肥料,种类虽有不同,但分辨质量好坏大同小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看、二称、三闻、四冷冻、五检验。
一看,看的是产品的物理状态,好的液体肥料产品是澄清透明的(氨基酸、腐植酸及其他黑色溶液除外),洁净无杂质,而氨基酸、腐植酸等黑色溶液虽然不透明,但仔细观察,好的产品倒置后瓶底没有沉淀,而质量差的瓶子里可能会有很多固体不溶物。
二称,称的是产品的重量,按行业标准,每种产品都有最低营养元素含量的要求,液体肥料中每种营养元素以g/L为单位,意思是单位体积内所含营养元素的质量,值越大,相同体积的液体产品越重,其比重越大,因此比重的大小是液体肥料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好的产品不一定比重很大,但比重很小的肯定含量不会充足,根据笔者经验,合格的氨基酸、腐植酸及有机水溶肥液体肥料的比重一般在1.25以上(即1L的重量在1.25kg以上),大、中、微量元素液体肥料的比重大都在1.35以上(即1L的重量在1.35kg以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肥料好不好,称称就知道。
三闻,闻的是产品的气味,好的产品是没有明显的气味的,那些有浓重氨味的是酸碱度没掌握好,有特殊香味的一般是为了遮盖某些大家熟悉的气味,而有刺鼻气味的,一般是加了不该加的物质所造成的。
四冷冻,为的是检验产品的稳定性;提到液体肥料,结晶析出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溶液中析出固体,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久置慢慢析出,另一个是低温、溶解度减小析出,而冷冻就是为了检验产品的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好的产品放置在冰箱里速冻24小时,不会分层、结晶,而那些分层结晶的产品是没有选择好原料、控制好生产工艺所造成的;好的液体肥料产品不是简单的物理溶解就能生产的,如果只是把常规的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原料溶解到水里,那么液体肥料产品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五检验,不是要检验营养元素的含量(如果有条件,当然很好,但那些所谓的速测仪就不要尝试了),而是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检验产品的性质,如:用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一铵溶液检验“糖醇钙”是否含糖醇,含糖醇的产品,钙离子螯合度高,遇到含磷溶液不会有沉淀,作物吸收和移动都快;用低的稀释倍数检验产品的安全性,好的液体肥料产品不含激素,与粉剂比较,电导率低很多,因此即使稀释倍数很低也很安全,可以稀释100倍、50倍甚至更低的倍数喷施。
如果是农家肥在交税的时候追上就行
液体复混肥料又分为清液肥料和悬浮肥料。
清液肥料是指把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全部溶解在水中,形成澄清无沉淀的液体。悬浮肥料中的养分没有全部溶解而是通过添加助剂,使植物所需的养分悬浮在液体中。
清液肥料中所有的养分都溶解在液相中,形成均匀一致的液体,为了解决液体肥料长距离运输的问题,所以开发研究了悬浮肥料,由于悬浮肥料中的养分粒子大多数是以悬浮态形式存在的,所以悬浮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很高,有的悬浮肥料的养分含量高达50%。另外生产清液肥料对原料的要求比悬浮肥料高,清液肥料要求所有的原料都是水溶性很好的成分,这样才能保证清液肥料的澄清性,而悬浮肥料则没有这种要求,对于一些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如氧化镁、氧化锌都可以作为生产悬浮肥料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