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是江苏省教育厅与苏州市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1952年,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东吴大学、江南大学数理学院合并,在东吴大学旧址建立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名苏州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
学校设施(18张)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工业部属院校)、苏州医学院(核工业部部属院校)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3] 新的苏州大学有本部、东校区、北校区、南校区、独墅湖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3118余亩,建筑面积155.8万平方米;另有文正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图书资料丰富,截止2008年底,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近400万册,中外期刊28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服装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一个。学校还编辑出版人文、理科、工科、医学4种版本学报及《国外丝绸》等学术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4] 苏大目前在国际上设有苏州大学(老挝校区)(也称老挝苏州大学,这是国内首家大学在境外创办的高校 )、苏州大学孔子学院(美国)。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
校园景色(6张)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教育方式办学、第一家创办学报、现存高校中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教育等等。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建国初由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和苏州大学合并。到目前为止,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5] 一百一十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30多万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了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法学家倪征 日奥、著名蚕桑教育家郑辟疆、著名脑外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杜子威、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现任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副省长吴锡军、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傅、周桑漪、陆军,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 苏州大学110周年校庆
苏州大学现有20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4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11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6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2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3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约五万人,其中在校各类研究生12744人,本科生22853人,成人学历教育9010人;教职工4166人,院士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1633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编辑本段校训校歌
校训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 GROWN MAN) (该校训为蒋介石所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被废除。改为较口号化的校训,如“求实创新”之类数条,后因口号空洞,引起师生的日益不满,于2006年改回蒋中正所书之原校训)[6] 首位华人校长杨永清 所题校训
校歌 葑溪之西,胥江之东,广厦万间崇。 凭栏四望,虎丘金鸡,一例眼球笼。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负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皇皇母校,共被光荣,羡我羽毛丰。 同门兄弟,暮云春树,记取古吴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负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天涯兄弟,一旦相逢,话旧故乡同。 相期努力,敬教劝学,分校遍西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负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