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之可
明柳梁乡人,万历十五年(1587)岁饥,出粟赈救邻里族人10余家,又煮粥散舍,活人甚多。
2、杨复振
清南湖镇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岁荒,出粟500石救灾;去世时,焚烧债券,知县旌表其贤。雍正十一年(1733)饥荒,其子杨国楹出粟百石济贫,不索还,知县赠“市义可风”匾额。事载民国《甘肃通志稿》。
3、杜纯修
清南湖镇人,同治七年(1868)大灾,隆德人李磐夫妇逃荒来庄浪,弃男婴于河。纯修给粟三升,收养婴孩。光绪六年(1880),李磐夫妇由陕西回籍,纯修又典田得钱四万余文,送李养老。视男婴如亲生,读书中秀才。县丞赠“义方垂教”匾额。
4、马正槐
韩店乡人,回族,1983年2月22日,拾到面粉一袋,经寻找,系高庄村马世俊所丢。时当地粮食紧缺,正槐主动送还,马世俊全家感激不已。共青团庄浪县委表彰。
5、王恭
清水洛城人,往来贸易于平凉、庆阳一带,途间拾一布袋,内装银200两,恭坐等候失主,半日无人问津,于是送到庆阳府衙,贴出招领启示。庆阳知府之子外出归来,告诉其父银两丢失的事情,知府请恭至府衙,酬谢王恭银数十两,但他坚辞不接受就走了。
扩展资料
庄浪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家川县、秦安县接壤。
庄浪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群山起伏,地势东高西低,六盘山耸峙于东,余脉分六支回环盘互,贯穿全境。基岩山地和丘陵沟壑占总面积的93.5%,境内海拔高度在1405~2857米之间。
县境处于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构造地区。喜马拉雅新构造运动中,隆起六盘山山脉,东北部成为基岩裸露的高山区,受孟家台(华亭县)至上店(郑河乡)断层控制,西南部成为低山丘陵区,低构成现代地貌骨架。
后经线状侵蚀,切割成千沟万壑,河谷、丘陵、高山相间。东北高,西南低群山层峦。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2875米,最低处葫芦河下游张家大湾1045米,相对高度1452米。
庄浪县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1、紫荆山
紫荆山,平地突兀于庄浪县城之中,因山阴遍植紫荆树而得名。紫荆山游览区面积1.5万平方米,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洛河横烟”、“紫荆香霭”等景观及其玉虚宫、十王殿、文昌楼、关帝庙、显圣阁、药王洞等十多处名胜古迹。
2、云崖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云崖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庄浪县东部。西距县城25公里。云崖寺以山崖悬空如云而得名,以北魏石窟群而闻名。云崖寺开创于北魏,后经北周、金、元、明、清历代扩建,已形成八寺、三洞、一湾、一潭的奇观异景,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
3、陈家洞
陈家洞石窟又名龙眼山石窟,是利用天然崖坎,以石条、土坯砌墙建洞而成,窟群分布在长100米,高60米的峡谷北岸崖壁上,距地面2-4米,现存大小不等的洞窟9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浪县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父亲吴扆为军校,母亲刘氏,生二子吴玠、吴璘。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中国南宋抗金名将。死后,谥号武安,淳熙年间追谥涪王。
吴玠卢世汉史良贵柳焕烈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父亲吴扆为军校,母亲刘氏,生二子吴玠、吴璘。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中国南宋抗金名将。
吴玠年轻时参加了泾原路军,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间,参加镇压方腊和河北义军。宋钦宗靖康年初,与西夏军作战中立功。
南宋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入陕,吴玠屡胜之。后又镇压史斌起义。张浚受命管制川陕,提拔吴玠为统制。建炎四年(1130年),吴玠收复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受任永兴军经略使。同年,富平一战失败后,他和其弟吴璘退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没立、乌鲁、拆合来攻,败之。完颜宗弼集重兵再度入侵,吴玠率领劲弓弩兵大破之,遂拜镇西军节度使。三年(1133年),金将完颜杲攻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入侵兴元府(今陕西汉中)。
吴玠退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阻挡了金军入蜀之路。四年(1134年),金军攻仙人关,吴玠破之。自此金军再不敢进窥蜀地。吴玠则升川陕宣抚副使,进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二镇节度使。死后,谥号武安,淳熙年间追谥涪王。
柳焕烈,字明哉,水洛镇人。1925年生。山水画家。在南京市工作。大学毕业。作品师法造化,着色绚丽,富有时代感和南国风味。款署“陇上柳”寄眷恋故乡深情。
卢世汉,南湖镇人。1932年生。花鸟画家。西北师大美术系毕业。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西北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作品格调清雅,色彩清新,融国画、装饰于一体,时代感强烈。其作品被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及一些华侨收藏。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大型典籍。
王连升,号天波,阳川乡人。书画家。在省旅游局工作。以墨竹闻名,用笔精到,意境深幽。书法运写竹笔意,飘逸多姿。经多年研究,发明编织机,恢复中国传统奇葩纸织画,行销国内外。1989年,以省美术工艺大师身份,参加省外贸厅组织的访问团访问台湾。
唐世昌,南坪乡人。西北师大美术系毕业。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山水、人物,作品多次在省级报刊登载或展出。
柳 炯(1819-1865),朱店镇柳庄村人,咸丰癸丑进士。曾任四川江安县知县。有条幅、对联等传世,行笔沈雄凝重。
李毓华,朱店镇高庙村人,道光丁酉(1837)乡试副榜。卒于同治九年(1870)。墨迹浑厚严谨,遒劲舒畅。
赵献玉,赵贡玉兄,生卒不详。贡生,临摹钟、王,行笔俊朗圆润,宽舒冲和。
柳维岳(1817-1894),朱店镇杨柳家村人。廪生。行笔圆劲飞动,功力深厚。相传,朱店戏楼悬所书“响遏行云”四字匾额,秦安翰林、书法家安维峻赞称:“非六十年莫书。”
李文敏,水洛镇南巷人。光绪丁酉(1897)拔贡生。卒于民国10年(1921)。书临欧、柳,俊秀洒脱 。
柳逢原(1857-1926),刘庙乡三台村人。光绪已丑(1889)科举人,墨迹苍劲朴实,平中有奇。
柳晋泮(1861一1928),朱店镇中堡村人。贡生。善长山水画,用笔洗炼,设色浅淡,清逸生动。
王作棠(1873一1944),字振斋,阳川乡王家新城村人。光绪丁酉(1897)拔贡,临摹广泛,用功甚勤,墨迹古朴,拙中见丽。
史良贵(1873一1945),字弼臣,通化乡樊史村人。光绪壬寅(1902)拔贡。善长诗文,书法遒劲挺拔,爽朗稳健。
朱秉衡(1889一1945),字玉伯,朱店镇中街村人。民国时供职兰州、平凉等地,善长草书,亦能篆隶。笔力雄健纵逸,师古而出新意。
孙克昌(1910一1960),水洛乡孙家庄村人。擅长行楷,行笔苍劲,结体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