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成因及治疗

2025-05-20 22:58:3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ITP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 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 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以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感染(约80%患者在发病前两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免疫因素,肝脾的作用,遗传因素及其他一些因素。
治疗上1.首先对于严重出血者应注意休息,血小板低于2万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外伤。2.糖皮质激素治疗,这是首选药物,近期有效率大80%。3.脾切除 一般适用于正规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者;还有泼尼松维持量每日大于30mg者;不能使用激素的患者;4.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做首选,用于激素及切脾效果不佳者。
建议您到大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孩子太小,不能耽误了。

回答2:

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型,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成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和粘膜的自发性紫癜或出血。急性型在发病前1-3周内常有上呼吸道或病毒(如麻疹、风疹、水痘等)感染史,起病急骤,多有畏寒、发热、突然发生广泛的皮肤粘膜出血,表现为大量瘀点、瘀斑、甚至血肿;紫癜通常先出现于四肢:粘膜出血多见于鼻、口腔及舌面;。80%患者于6个月内自行恢复,少数患者转为慢性。慢性型发病缓慢,出血症状较轻,主要为反复发作的皮肤瘀点、鼻衄或月经过多。症状持续时间可达数月至数年,少数患者可以自行缓解。反复发作者常有脾脏轻度肿大。出血严重者常引起贫血。 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近年来研究发现与免疫因素、脾脏的作用、毛细血管因素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皮肤,粘膜瘀点和瘀斑;血小板计数常低于5万/立方毫米,且有形态异常;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块回缩不良,凝血时间正常,骨髓象中巨核细胞有质和量的变化。

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药。你医生给予口服强地松是因为强地松能缓解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及抗休克作用。肌注维生素C原因是vc能帮助人体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人体灭菌能力和解毒能力。请遵照医嘱。

回答3:

调理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之外.靠自已多运动锻炼心态要摆正.珂姿询0311-6750-2707-

回答4:

孩子太小了,建议中医治疗,尽量少服用激素,问问大夫用丙球是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