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条款的修改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2025-05-14 15:38: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可抗力条款的认定依据是民法典,民事主体在与他人签署合同之后,除非发生了不可抗力,否则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此时不管是任何人,都需要按期履行自己的义务。若是债权人起诉时,义务主体依旧不能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存在不可抗力,此时处于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当事人自身能力不能抗拒也无法预防的客观情况或事故。不可抗力可以是自然原因酿成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前者如地震、水灾、旱灾等,后者如战争、政府禁令、罢工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是一种法律事实。当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后,可能会导致原有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消灭,如必须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也可能导致新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如财产投保人在遇到因不可抗力所受到的在保险范围内的财产损失时 ,与保险公司之间产生出赔偿关系。当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后,遭遇事故一方应采取一切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订立买卖合同时,一般都订有不可抗力条款,其内容包括:不可抗力内容;遭到不可抗力事故的一方 ,向另一方提出事故报告和证明文件的期限和方式;遭遇不可抗力事故一方的责任范围。如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则应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只是暂时阻碍合同履行,则一般采取延期履行合同的方式。凡发生不可抗力事故,当事方已尽力采取补救措施但仍未能避免损失的情况下,可不负赔偿责任。民事合同在签署之后,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对于任何人而言,若是其在签署合同之后,没有遇到不可抗力,同时也没有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此时就会被认定为是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因为此时会给对方带来伤害,故此需要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回答2:

  法律条款的修改不属于不可抗力。
  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及《合同法》第117条第二款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某一情况是否属不可抗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加以认定:
  1、不可预见性。
  2、不可避免性。
  3、不可克服性。
  4、履行期间性。
  构成一项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地震等;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回答3:

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比如说因为台风地震而使得合同不能履行。
法律的废止是人力的范畴,而且对方不能借口法律条款的变更而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所以法律废止不属于不可抗力

回答4:

不是民法上的不可抗力,法律颁布是人的意志结果 是 可预见 可避免的!

回答5:

属不可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