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大赋
汉大赋(新体赋):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1.汉赋:指汉代出现的一种新文体,韵文和散文相结合。主要分为骚体赋、大赋和小赋三类。
2.骚体赋是汉初由楚辞脱胎而生,是早期的汉赋。
3.大赋是汉赋的典型,主客问答为定型的结构形式。多用铺叙,宏篇巨制,铺张扬厉,劝百讽一,辞藻富丽.
4.汉小赋:篇幅短小,文词清丽,多为抒情作品
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系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代表作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