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用户尤其是听障儿童家长在助听器验配中心了解助听器时,经常会听到验配师介绍具有移频技术的助听器,但是很多用户对移频技术了解很少,在选配时很容易完全听信宣传。这里,我和大家简单阐述一下移频技术在助听器验配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移频”概念。移频技术主要针对用户高频区损失较重或者高频区没有残余听力的患者。佩戴助听器后高频区还是无法得到足够的补偿,移频技术就会将客户补偿不好的高频区频率变成可以补偿的频率声音,比如客户4000HZ声音补偿不理想,而2000HZ能够很好的补偿,移频就把接收到的4000HZ移到2000HZ,这样用户就可以听见4000HZ的声音了(听到的声音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是失真的)。 在全球一线六大品牌助听器的厂商中,现在只有丹麦奥迪康产品没有应用移频技术(和厂商的企业理念有关)。在五大品牌移频技术的应用中,主要分为两类技术,一类是压缩,另外一类是叠加。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这两类应用的区别了。自然界的声音好比是人,而客户的听力好比是椅子(高频区听力越好,好比椅子越多),我们现在需要把声音都全部让客户接收。现在有8个椅子,刚开始的时候给8个人坐,一人坐1个凳子不挤也不松(高频区补偿的很好)。如果现在还是8个人,只有6张凳子(高频区补偿不好),怎么安排这8个人坐在6个凳子上呢,两个办法,一个就是大家都挤一挤8个人平均坐在6个凳子上;还有个办法就是6个凳子坐6个人,剩下的两个人坐在最后2个人的身上。挤一挤做的就是压缩,坐在后面2个人身上的就是叠加。压缩技术会有个起始频率,1个截止频率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声音会被压缩,其他频率正常放大,让以前听不见的声音挤进来,这样让客户以前听不见的高频区现在都听见了,只是高频区声音的音质会有些失真。叠加技术也有1个起始频率1个截止频率,这个范围补偿不上来的部分会全部叠加在这里,这样让客户以前听不见的高频区现在就都听见了,但是我们正常人在高频区听起来完全不同音质的声音这时都会变成一样的,这样不太利于客户对声音的正确分辨。所以移频技术主流还是采用压缩。
它是指无高频残余听力或高频残余听力较差的助听器佩戴者,将无法通过普通助听器听到且重要的高频言语信息转移至其仍存有较好残余听力的低频频段,因此,移频技术是将言语信号的带宽尽可能地匹配至助听器佩戴者仍较敏感的残余听觉动态范围之内,并企图使缺失或不复存在的(耳蜗死区)高频听毛细胞产生反应。
助听器的移频技术是针对高频听力损失比较严重,普通助听器无法补偿时的一种高频补偿手段。目前能够做到移频技术的助听器应该说还是比较成熟的。不是所有的听力受损者都适合移频,因为移频是把高频的信号压缩到低频区域让患者能够听到。如果2000-4000Hz听力损失达到极重度普通助听器无法补偿的时候可以考虑佩戴移频助听器,但是低频的听力损失不要大于75分贝。如果是高频损失没有那么严重,一般建议使用普通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