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治疗主要还是靠修养,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急性加重期 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一)控制感染 参考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在还没有培养结果前,根据感染的环境及痰涂片革兰染色选用抗生素。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占多数;院内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或选用二者兼顾的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氨基甙类、喹诺 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原则上选用窄谱抗生素为主,选用广谱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可能的继发真菌感染。 (二)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三)控制心力衰竭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其不同之处,因为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扣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肿大的肝缩小、压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剂,但对治疗后无效的较重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 1.利尿剂 有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荷、消除浮肿的作用。原则上宜选用作用轻,小剂量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1~3次/日;尿量多时需加用10%氯化钾10ml,3次/日或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50~100mg,1~3次/日。重度而急需行利尿的病人可用呋塞米(furosemide)20mg肌注或口服。利尿剂应用后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使痰液粘稠不易排痰和血液浓缩,应注意预防。 2.强心剂 肺心病人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熟疗效较差,且易发生心律失常,这与处理一般心力衰竭有所不同。强心剂的剂量宜小,一般约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量,同时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强心剂,如毒毛花甙K0.125~0.25mg,或毛花甙C0.2~0.4mg加于10%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慢推注。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低氧血症、感染等均可使心率增快,故不腚以心率作为衡量强心药的应用和疗效考核指征。应用指征是:①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力衰竭病人;②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急性感染的病人;③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3.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敌国管扩张剂作为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对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象治疗其他心脏病那样效果明显。具体药物和方法可参阅第三篇第二章。血管扩张剂对降你肺动脉压仍有不同看法。因为目前还没有对肺动脉具有选择性的药物应用于临床。血管扩张药在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扩张体动脉,往往造成体循环血压下降,反射性使心率增快,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等副作用。因而限制了一般血管扩张剂在肺心病的临床作用。有研究认为钙离子拮抗剂、中药川芎嗪等有一定降低肺动脉压效果而无副作用,长期应用的疗效还在研究中。 (四)控制心律失常 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自行消失。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 (五)加强护理工作 本病多急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造成病人及家属思想、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极大负担,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配合医疗十分重要。同时又因病情复杂多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宜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翻身、拍背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功能一项有效措施。 二、缓解期 原则旧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生发,希望逐渐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 三、肺心病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病位肺、脾、心、肾。缓解为肺肾虚,本虚邪微。治宜健脾补肾,而急性辐重期病情较为复杂,多种证候,可分①肺肾气虚外感型(合并感染);②心脾肾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③痰浊蔽窍型(肺性脑病);④元阳欲绝型(休克);⑤热淤伤络型(伴有出血)等。 照顾老年肺心病患者 肺心病发展后果严重,给护理造成困难。除了在感染时采取积极的治疗,如给予足量、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祛痰、解痉平喘、合理用氧(含5%二氧化碳的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外,加强护理是病人家属应注意的。因为,老年人肺心病病情重、变化大,且机体抵抗力弱,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可为抢救、积极治疗并发症赢得宝贵的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一般来说,护理者首先应想到的是如何安排病人的饮食。根据经验,给病人较为理想的饮食搭配是荤素油搭配、菜肉搭配,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水果、肝,可适量吃些瘦肉、鸡蛋,但不宜过多,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护理者还要防止病人劳累,防止病人参加增加心肺功能负荷的活动,防止病人对寒冷及有害气体的吸入,防治尘肺,劝病人戒烟,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注意保暖。防止油烟刺激病人的呼吸道,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室内通风。帮助病人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乒乓球等,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由于肺心病在寒冷季节最易加重,人称冬季是肺心病患者的“鬼门关”。因此,预防最重要。增加御寒能力,首先必须进行防寒训练。方法是:自春季开始,每天用双手搓红后,搓头面部及四肢,每次10分钟,每日数次,把全身暴露的部位搓红,坚持全年;从夏季开始,每日用手捧凉水冲鼻腔;从秋天开始加用凉水洗脸,直至冬天。加强保暖,冬季外出要带帽子、围巾、口罩,穿厚鞋袜。保证室内温度,夜间不要受凉等等,措施得当,病人就可以安全过冬了。祝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