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
桑弘羊是西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公元前88年)名臣,洛阳(今中国中部河南洛阳东北)人,生于公元前152年,有的则说是公元前141年(第一种比较可信),死于公元前80年。桑弘羊出身商人之家,少年时就很善于心算,所以在十三岁时就进了宫任侍从。
汉武帝即位之后,一方面改革制度,强化中央集权,一放方面连续对匈奴、越、西南夷发动战争,国力消耗很大,加之政府安置流民及武帝的浪费,致使西汉初期文景之治时积累的国力大衰,财政危机严重。此时的大商人们却趁机牟取暴利,并不想对国家做什么贡献。
武帝为了缓解财政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卖武功爵,还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加强了国家对重要经济的控制和垄断,由国家经营一些重要经济物资,以此谋利,增加国家收入。
桑弘羊不但是政策的决策者,还是具体负责实施的大臣。从公元前120年开始,一直到武帝去世,他先后担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搜粟都尉、御史大夫等国家要职,和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同受武帝信任,为增加国家收入尽心尽力。在桑弘羊的领导之下,西汉政府将盐、铁、酒全部实行官营,同时,均输令、平准令,以及算缗和告缗令,统一铸币等政策也逐步实施。
均输令即由国家负责运输贩卖各地的土特产品,从中渔利,平准令即在丰收之年粮价低时,由国家高价收购,第二年粮价高时,国家再低价卖出,目的是平抑物价,维持社会稳定,也打击商人的投机。算缗即按照财产数额来向商人们征收财产税,但商人们都隐瞒不报,或者少报。于是又颁布了告缗令,鼓励百姓告发隐瞒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被告人家产的一半。上述措施基本缓解了经济危机,在增加国家收入的同时,也减轻了百姓负担。但这种抑商政策也打击了商业经营,告缗令执行后,中等的商人几乎有一半破产了。
公元前87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升为御史大夫,和霍光、上官桀等四人受武帝遗诏,辅佐昭帝。公元前81年,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到长安,商议盐、铁等国家经济要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贤良文学派人士激烈攻击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认为这是与民争利,不符合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所以主张改变这种政策。而桑弘羊则坚持继续执行这些政策,双方发生争论。最后,除了废除酒类专卖政策,改成征税以外,盐铁官营等经济措施没有改变。
第二年,桑弘羊和权臣霍光在国家政策方面发生分歧,后来又和燕王旦、上官桀父子策划废昭帝,立燕王,最后失败被杀。
桑弘羊
姓名字号:桑弘羊
生 卒 年:公元前152年~前80年
出 生 地:洛阳
职 务:大农丞
特 长:经济、商业
历史评价
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物质基础,其理财思想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一生成就
桑弘羊向武帝建议,仿照春秋时期齐相管仲的办法,实行“笼盐铁”,也就是推行盐铁专卖政策。于是,公元前119年,武帝下令实行盐铁专卖。
盐铁专卖的具体做法,就是在鼓励平民从事食盐生产,官府供给他们主要的生产工具,平民生产出来的食盐由政府统一收购,不得私自买卖。官府在各地设立盐肆,任命官吏,负责出售食盐;在政府无力设置盐肆,进行经营的地方,特许一些小商人进行分销。铁矿的开采、冶炼、锻造也全部由官府控制,产品归官府所有,由官府设置官吏负责销售。盐铁的价格都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保持价格的稳定。任何人不得私自铸铁煮盐,违者没收工具产品,处以重刑。为了管理盐铁专卖,武帝还任命大盐商大铁商孔仅和东郭咸阳担任盐铁丞,并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和铁官,负责盐铁的生产和收购,在不出产盐铁的地方设置小盐官和铁官,负责盐铁销售,回收废铁。盐铁专卖所得的高额利润全部上交中央政府。
盐铁专卖政策为西汉政府提供了巨额的收入,尤其是耗费巨大的抗击匈奴、开通西域以及开发西南等,一直都是依靠盐铁的收入来支撑的。盐铁的专卖迫使那些巨商大贾退出了盐铁生意,斩断了他们的聚财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兼并,延缓了平民贫困化的过程,对农业、手工业的生产都有较大的助益。而且盐铁专卖的实行使诸侯国境内的盐铁资源都收归中央政府,诸侯不能再依靠盐铁之利作为经济后盾,这进一步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的巩固。可见,盐铁的专卖并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政策,还有着主要的政治意义,因此成为西汉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
桑弘羊又提出了均输法,进一步发展官营商业,限制私商。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开始代理大农令,后来又正式升任大司农,主持全国的财政工作达22年之久。
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法是政府利用各地的贡赋做底本,进行一些大宗的商品贩运贸易,以此调节物资。具体做法是:郡国将应该缴纳的贡物连同运费的总额,按照市价,折算成当地出产的、价格比较低廉的土特产品,交付给政府的均输官;均输官再将所收到的土特产品合理地运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地区去出售。这样,中央政府不加一文钱,就可以从土特产品的贩运贸易中获取巨额的利润,用来维持政府的各种支出。均输法的实行还明确了任土所宜的原则,合理运售,改变了过去需要进贡的物品不是本地所产,农民要高价到市场上购买,再上交官府的情况,还使农民免除了自备粮食工具为政府长途运输的沉重负担,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平准法是和均输法密切相关的,平准的目的就是由政府来调节物资,平抑物价。政府在长安设置平准官,负责掌管各地运送来的物资以及官营手工业的原料和产品。当市场上某种商品脱销,价格上涨时,平准官就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政府储存的物资;反之,当市场上某种商品滞销,价格下降时,平准官就开始收购,使物价保持稳定。均输和平准一个相当于行商,调节物资的余缺,一个相当于坐贾,调节物价的高低;一个掌握大宗商品批发,一个负责管理市场零售,共同组成了官营商业体系。这对抑制商人囤积居奇、垄断物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官营商业体系是桑弘羊的独创,尤其是均输法更是桑弘羊商业天赋和长期财政工作经验的结晶。
桑弘羊的经济政策不扰民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了政府的正常运转,更为武帝开疆扩土的对外战争准备了充足的经济力量。
生活速写
家庭的熏陶和先辈的影响使桑弘羊从小就熟谙经商之术,对各种聚财之道了如指掌。但是,在我国古代“士、农、工、商”的职业划分中,“商”居于末位,可见商人社会地位是很低的。所以,桑弘羊的父母没有让他继承祖业,继续经商,而是想方设法要使他摆脱商人这一职业,进入“士”这一阶层。所谓的“士”就是读书做官的人,当时,汉朝政府有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赀选”,就是拥有相当家财的人,可以自备车马衣服,到京师长安等候政府选用。这些人一般先是做郎官,也就是皇帝的侍从,以后遇到机会就可以正式补官。桑弘羊的富商家庭为他提供了通过赀选进入仕途的可能,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年仅13岁的桑弘羊到了长安,入宫去侍奉比他大3岁的青年皇帝汉武帝刘彻。后来,又被授予侍中的荣誉官衔,成了武帝身边的高级侍从。
名人年谱
公元前119年,建议武帝实行盐铁专卖。
公元前115年,桑弘羊被任命为大农丞。
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输法和平准法。
公元前80年,霍光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桑弘羊。
汉武帝时期,以商业起家而至卿相.著有《盐铁论》
桑弘羊
姓名字号:桑弘羊
生 卒 年:公元前152年~前80年
出 生 地:洛阳
职 务:大农丞
特 长:经济、商业
历史评价
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物质基础,其理财思想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一生成就
桑弘羊向武帝建议,仿照春秋时期齐相管仲的办法,实行“笼盐铁”,也就是推行盐铁专卖政策。于是,公元前119年,武帝下令实行盐铁专卖。
盐铁专卖的具体做法,就是在鼓励平民从事食盐生产,官府供给他们主要的生产工具,平民生产出来的食盐由政府统一收购,不得私自买卖。官府在各地设立盐肆,任命官吏,负责出售食盐;在政府无力设置盐肆,进行经营的地方,特许一些小商人进行分销。铁矿的开采、冶炼、锻造也全部由官府控制,产品归官府所有,由官府设置官吏负责销售。盐铁的价格都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保持价格的稳定。任何人不得私自铸铁煮盐,违者没收工具产品,处以重刑。为了管理盐铁专卖,武帝还任命大盐商大铁商孔仅和东郭咸阳担任盐铁丞,并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和铁官,负责盐铁的生产和收购,在不出产盐铁的地方设置小盐官和铁官,负责盐铁销售,回收废铁。盐铁专卖所得的高额利润全部上交中央政府。
盐铁专卖政策为西汉政府提供了巨额的收入,尤其是耗费巨大的抗击匈奴、开通西域以及开发西南等,一直都是依靠盐铁的收入来支撑的。盐铁的专卖迫使那些巨商大贾退出了盐铁生意,斩断了他们的聚财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兼并,延缓了平民贫困化的过程,对农业、手工业的生产都有较大的助益。而且盐铁专卖的实行使诸侯国境内的盐铁资源都收归中央政府,诸侯不能再依靠盐铁之利作为经济后盾,这进一步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的巩固。可见,盐铁的专卖并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政策,还有着主要的政治意义,因此成为西汉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
桑弘羊又提出了均输法,进一步发展官营商业,限制私商。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开始代理大农令,后来又正式升任大司农,主持全国的财政工作达22年之久。
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法是政府利用各地的贡赋做底本,进行一些大宗的商品贩运贸易,以此调节物资。具体做法是:郡国将应该缴纳的贡物连同运费的总额,按照市价,折算成当地出产的、价格比较低廉的土特产品,交付给政府的均输官;均输官再将所收到的土特产品合理地运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地区去出售。这样,中央政府不加一文钱,就可以从土特产品的贩运贸易中获取巨额的利润,用来维持政府的各种支出。均输法的实行还明确了任土所宜的原则,合理运售,改变了过去需要进贡的物品不是本地所产,农民要高价到市场上购买,再上交官府的情况,还使农民免除了自备粮食工具为政府长途运输的沉重负担,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平准法是和均输法密切相关的,平准的目的就是由政府来调节物资,平抑物价。政府在长安设置平准官,负责掌管各地运送来的物资以及官营手工业的原料和产品。当市场上某种商品脱销,价格上涨时,平准官就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政府储存的物资;反之,当市场上某种商品滞销,价格下降时,平准官就开始收购,使物价保持稳定。均输和平准一个相当于行商,调节物资的余缺,一个相当于坐贾,调节物价的高低;一个掌握大宗商品批发,一个负责管理市场零售,共同组成了官营商业体系。这对抑制商人囤积居奇、垄断物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官营商业体系是桑弘羊的独创,尤其是均输法更是桑弘羊商业天赋和长期财政工作经验的结晶。
桑弘羊的经济政策不扰民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了政府的正常运转,更为武帝开疆扩土的对外战争准备了充足的经济力量。
生活速写
家庭的熏陶和先辈的影响使桑弘羊从小就熟谙经商之术,对各种聚财之道了如指掌。但是,在我国古代“士、农、工、商”的职业划分中,“商”居于末位,可见商人社会地位是很低的。所以,桑弘羊的父母没有让他继承祖业,继续经商,而是想方设法要使他摆脱商人这一职业,进入“士”这一阶层。所谓的“士”就是读书做官的人,当时,汉朝政府有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赀选”,就是拥有相当家财的人,可以自备车马衣服,到京师长安等候政府选用。这些人一般先是做郎官,也就是皇帝的侍从,以后遇到机会就可以正式补官。桑弘羊的富商家庭为他提供了通过赀选进入仕途的可能,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年仅13岁的桑弘羊到了长安,入宫去侍奉比他大3岁的青年皇帝汉武帝刘彻。后来,又被授予侍中的荣誉官衔,成了武帝身边的高级侍从。
名人年谱
公元前119年,建议武帝实行盐铁专卖。
公元前115年,桑弘羊被任命为大农丞。
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输法和平准法。
公元前80年,霍光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桑弘羊。
参考资料:http://lianzai.china.com/books/html/264/1006/8874.html
好像是汉武帝时期的任务,学什么到不知道,可能是儒学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