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是指诗经,乐府之类,比较自由,也会尾字押韵,比如《蒹葭》。
唐代的律诗,称作近体诗,四联、八句。除了首联后半句(第二句)、颔联后半句(第四句)、颈联后半句(第六句)、尾联后半句(第八句)要押韵外(有时,首联第一句也会押韵);还要注意每联两句之间,偶数字平仄(一、二声平声,三、四声仄声)的对仗。颔联第一句的平仄要和首联第二句相同。另外颔联和颈联通常为对偶句。
下以李商隐《无题》为例: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见和风,难和力,亦和花平仄对仗)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和上句的风,死和力,方和花平仄相同。本联中的蚕和炬,死和灰,方和始平仄相对)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所谓对偶或对句、骈句,就像对联,如晓对夜,愁对觉,云鬓对月光)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全诗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
另外,押韵分现在普通话押韵,或古音押韵(有专门的书)。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斜,从古音念“霞”。这就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了,但是作为现代人,没必要遵从古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