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为什么要上钉子

棺材为什么要上钉子
2025-05-12 09:54:1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尸体、殉葬物放妥后,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镇钉”。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

意为不再使死者受到打扰,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地下世界。(所以棺材的底部很薄,正是人们相信这样可以方便逝者进入地府,顺利投胎。)

防诈尸。(其实是因为人死后身体依旧具有痉挛的可能,古时还是容易被误会。)

回答2:

1、起密封作用;

2、使死者不再受打扰。

一般“入殓”在死后的当天、第二天和第三天不等,通常是三日入殓成服。此时如果死者是女的,一定要有娘家人在场,特别是得不到老舅的首肯是不能入殓的。

尸体装进棺材后,接着要钉棺盖。镇钉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能使子孙兴旺发达。钉钉子时,亲属一齐喊叫死者“躲钉”,然后向棺盖上撒五色粮,大殓告成。此后,每天三次烧纸哭祭,谓之“捻香”,直到出殡为止。

古时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

老一些的棺材制造艺人是不用钉子的,据说:钉子的用法和位置颇有讲究,暗合一些引申意。

其实把棺材盖钉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密封的作用。以前的人,很多人死了以后并不是很快下葬的,要停放很放很长的时间,把棺材钉起来进行密封可以防止尸体腐烂之后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散发。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棺材钉钉子,不再使死者受到打扰,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地下世界。所以棺材的底部很薄,正是人们相信这样可以方便逝者进入地府,顺利投胎。

回答3:

很多古代的传统文化,在现在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了,比如丧葬文化大多数时候就已经被人们淡忘了,毕竟一方面是现在政策不允许,一方面是有些繁琐落后的丧葬文化,也确实不值得传承。

想必很多在农村长大的人,还会记得年少时村里老人去世后装在棺材里的场景,那时候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现在很多人却比较疑惑,为何古代在人死后要装在棺材里呢?还有为何棺材上要钉铁钉呢?


棺材的由来

在远古时期,人去世之后,一般也没有埋葬的理念,就是将人的尸体丢在荒郊野外,任其跟随大自然一起进化,这种做法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一个是这样做会显得人类不够人道,对于亲人而言,无疑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另外一个是有些人在生前可能会得一些疾病,一旦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将尸体放在野外,体内的病毒将可能会释放出来,感染健康的人。

当然了,在原始社会,人们是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他们仅仅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宗族社会的形成,而开始考虑到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人类对自己的祖先有更多尊重之后,在老人去世之际,就不会随意将其丢弃在荒郊野岭,而是会在遗体下边铺上野草,上边盖上树枝,等到有文字的时候,就把这种行为记录为“葬”,这就是最早的棺材模型,以野草为铺,以树枝为盖,总比当初丢弃在野外要看上去更显庄重了。

也就是随着人们对丧葬的重视之后,很多与之相关的丧葬文化就出现了,据说棺材这个词语的发明,是和孙膑有关系的,当初孙膑和庞涓两人师出同门,却同室操戈,庞涓想要将孙膑置之死地,孙膑逃亡到魏国与齐国的边界之后,遇到一户好心的人家,这家人把孙膑装在床头的睡柜中,将孙膑巧妙送到了齐国,后来就有人借助孙膑的名字,创造了“出殡”一说,而为了讨吉利,就把装尸体的棺木叫做棺材,同“官”和“财”谐音,大概就是寄托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吧。


当然这种说法没有充分的证据来佐证,我们也无法判断是否正确,再加上从正史的记载中来看,确实没有发现关于棺材一词的来源典故,所以我们对此尚且处于无法考究的程度。

为何要把遗体放在棺材中

古人对很多东西都是充满好奇的,对生与死的研究更是让人惊叹,在古人看来,人死之后将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死人身上,希望死人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够保佑我们。

对于古人的这种思想,我们随便寻找,就能发现蛛丝马迹,秦始皇费尽心思建立的骊山陵,在里边打造出来江河湖海以及用很多兵马俑陪葬,就是因为他觉得人死之后将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他想要在另外一个世界,一样当皇帝,所以才会这么干。

连皇帝都有这样的想法,对于接受教育程度更低的百姓而言,这样的思想就更加严重了,正因为大家觉得人死后还会有另外一个世界,所以就找到了一种带有“生”之意的东西来装遗体。


刚好木乃生之意,所以古人更多使用木头来做成棺材,并且把人的遗体放在棺材里边,借助棺材的谐音来表示活人对美好未来的寄托,希望死去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够保佑活着的人升官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