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既然无为,而又如何去为
2025-05-18 05:37:0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无为,是放任万物遵循自己的规律去发展。老子所授的是王道,所以作为一个天下的王,让所辖的万物欣欣向荣,便是最大的有为。所以为无为则无不治。

回答2: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玄而又玄谓之道,无为只是让你去尊重事物的良性发展,事务良性发展你也会有利,也就是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一切尽在你掌握中

回答3:

“无为”,并不是断然主张“根本不去从事任何创造制作活动”(因为“道”毕竟能够“生”万物),而是旨在要求“无目的无意图地从事创造制作活动”;至于具有否定之否定意蕴的“无不为”,也不是简单地肯定“有目的有意图地从事创造制作活动”,而是着重强调了“合目的合意图地从事一切创造制作活动”。

回答4:

译:

为政遵循无为的法则,那么天下没有不太平的。

【释】

1、《道德经》之无为、无事、无味、无欲、无知、不仁、不德、不言等“无”与“不”字,切不可误解为“绝对没有”或“绝对不”,当理解为“介乎有无之间”——亦即处于中正状态。诚如庄周所言:“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2、无害民,便是利民;不误国,即为爱国。不妨碍百姓做利于己而不损人之事,便是治国之良方。

3、一切可提升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的人类所作所为的统称,是为升术;一切可降低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的人类所作所为的统称,是为降术。升术与降术,合称机术。

任何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且在其由生而亡的衍化历程中,必先后依次历经(衍)生、(增)长、衰(减)、(消)亡四象。而长之末、衰之初,是为(壮)盛。

生物整体的稳定程度(个体的稳定程度与此不同),有两种评估方法:先看存在时间,后论种群数量。生物的存在时间越长(短),稳定程度越高(低);种群数量越大(小),稳定程度越高(低)。

须知存在时间对生物稳定程度的影响,远高于种群数量。所以,若某因素使生物的种群数量增大(减小),但存在时间缩短(延长),综合所得的稳定程度将会降低(增高)。

处于壮盛阶段,便是生物最稳定的状态——此时,其种群数量,达到整个衍化历程中的最大值。

升术有助于人类提升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促进人类种群数量的增长。所以,升术的发展越快,人类由生而盛的历时便越短——人类由生而亡的总历时,也相应越短。

凡事有利必有弊。升术最大的益处,在于增加人类的种群数量;最大的弊端,在于缩短人类的生存时间。

能洞彻升术的利弊,便可化解诸多疑问。譬如老聃、庄周为何“拉历史的倒车”?世人为何以平庸居多?圣人为何出于平庸却混于平庸?天下为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4、欲为生智之本,智乃长欲之源;两者相辅相成,共推升术进展,亦同促人类消亡。且智生伪,欲生乱,皆碍于长治久安。无为而治,方能大治。

5、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庄子·庚桑楚》

回答5:

《道德经》第37章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