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特林M134速射机枪
美国陆军型号称为M134型加特林(Gatling)速射机枪,7.62毫米弹药速射机枪(minigun)用途广泛,美国空军型号称为GAU-2 B/A型,美国海军型号称为GAU-17/A型。这种速射机枪最高射速高达6,000发/每分钟,被称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人称火神炮。
该机枪于60年代初,原通用电气公司(现为洛克希德·马丁军械系统公司)在机载M61Al“火神”6管速射机炮上发展而成,系列口径从5.56毫米 (0.223英寸)一直到25毫米(1.0英寸)。一百米内的任何东西都会被打穿。最初美国空军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发展出7.62毫米口径6管GAU-2型航空机枪,采用电力驱动,由一名乘员操作,用于美国空军的轻型飞机和直升飞机上,极高的射速威力惊人,并曾在越南战争期间广泛使用。
捷克ZB26机枪
打进是眼飞出是洞1938年,中国山西的一个无名高地下,日军正向中国军队的阵地方向推进。一名日军军官在一条泥路上正指指点点时,突遭一阵轻机枪点射。军官身中数弹,躺在血泊中。1938年11月14日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出了这段故事和照片,而创造这一战绩的正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得力助手——ZB26机枪。该枪出自中欧工业强国捷克之手,是20世纪30年代最先进的轻武器,曾出口数十个国家。中国不但采购大量ZB26轻机枪,还千方百计予以仿造,称之为“捷克”式机枪。抗战期间,该枪是中国军队基层最重要的火力来源。因为中国军队极度缺乏火炮,实际上它在火力配置中扮演了炮的角色。该枪自重仅9公斤,可与中国军队制式步枪共用弹药。这种机枪可点射也可扫射,面对多且站得分散的敌人非常有效。当时中国部队的ZB26机枪组对日军杀伤很大。据日本战后文献记载:“ZB26机枪发射的7.92毫米子弹打在人身上,造成的创伤是‘进口小,出口大’。”
美国M60通用机枪
1958年装备美军,并为西方各国广泛使用,是20世纪50-60年代世界四大著名机枪之一,有多种改进型供坦克、直升机使用,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更换枪管,可做轻、重机枪使用。其突出特点是结构紧凑、火力较强、用途广泛、射速较低、易于控制。
性能参数:
口径:7.62mm
全长:1100mm
重量:10.48kg
弹容:100,300发
三脚架重:6.8千克
弹头初速:855米/秒
理论射速:550发/分
战斗射速:200发/分
中国54式重机枪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建立起门类齐全、技术过硬的军工部门,并逐步掌握了高性能机枪的制造工艺,54式重机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枪外观虽然粗糙,但非常结实耐用,能够发射12.7毫米穿甲弹、燃烧弹以及闪光弹,对士兵具有严重杀伤力,也可有效摧毁履带车辆、低空侦察机乃至内河渡船。越战期间,54式重机枪成为越南游击队对付美军直升机的绝密武器。游击队故意在伏击地域四周搭设假的营地,引诱美军直升机来袭,而在直升机必经之路上架设数挺54式重机枪,组成交叉火力。当美军直升机群来袭时,游击队以机枪的密集火力,专门扫射防护脆弱的直升机悬翼、座舱侧面等部位,取得显著战果。美军士兵惊恐地把54式重机枪称为“龙的诅咒”。
前苏联RPK轻机枪
РПК是俄语“卡拉斯尼柯夫轻机枪”(РучнойПулемётКалашников)的缩写,英文为RPK(Ruchnoi Pulemet Kalashnikova)。RPK是以AKM为基础发展出来的轻机枪,在1959年被苏军采用。RPK在许多设计特征不同于AKM:枪管延长并增大枪口初速;增大弹匣容量以延长持续火力;配备有折叠的两脚架以提高射击精度;瞄准具增加了风偏调整;枪托与捷格加廖夫RPD机枪的枪托相同,并为空降部队研制了折叠式木制枪托的RPKS。
德国MG36轻机枪
MG36轻机枪与G36步枪一样,使用5.56×45mm北约标准弹(5.56mm NATO,又称为0.223英寸雷明顿枪弹)。MG36与G36的区别只有三点:加厚的重型枪管、C-MAG弹鼓和两脚架,弹鼓和脚架在两种枪上可以通用的。实际上,MG36并不是真正的轻机枪,只是作为可以提供持续火力支援一个补充装备,所以MG36轻机枪在联邦国防军中并不替换现役的7.62mm NATO口径的MG3通用机枪。
脚架的作用是增加连发时的稳定,而加厚的枪管一方面是为了在长时间的压制射击中枪管不会过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枪管重量,减少射击时的振动。因此在较远射程上MG36也能提供较准确的压制火力以支援步兵进攻。
美国M249轻机枪
M249衍生自比利时Fabrique Nationale的FN米尼米机枪,是一种小口径、高射速、轻巧的轻机枪。美军在1980年代举行的班用自动武器评选时,参选的FN Minimi命名为XM249,其后在1982年2月1日正式装备并成为M249班用自动武器(M249 Squad Automatic Weapon),但因当时曾经出现过可靠性问题,实际上美军在1980年代后期才作全面装备。M249及FN Minimi多达三十多个国家采用。
60年代,随着班用武器的小口径化,美军迫切需要一种小口径班用机枪。作为火力支援武器,装有两脚架的重枪管M16在火力持续方面不令人满意,M60通用机枪虽然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但作为班组武器,重量太大,而且需要两人携带和操作。在1972年至1974年期间,班用自动武器(SAW)计划提出从口径选择上来达到要求。其中一种最有名的试验弹为6×45mm的XM732钢壳弹。
1976年10月,由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和海岸防卫队组成的联合小组Joint Servic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JSOR)正式开始了5.56mm班用自动武器计划。JSOR所提出的指标为:可以单人携带,轻重量,火力能延伸至1000米外,对付各类人体护甲。
德国MG42通用机枪
MG42式7.92mm通用机枪(MG42 7.92mm General-purpose Machine Gun) 生产单位:德国毛瑟公司(Mauser-Werke AG, DE) 现状:装备 用途:杀伤中、远距离有生目标 绰号:撕布机;希特勒的电锯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第低矮的灌木丛林;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瓦砾堆,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美国兵称MG42为“希特勒的电锯”,也有人恶毒粗鄙地形容MG42是“希特勒的拉链”(Hitler's zipper,意指希特勒在拉拉链掏生殖器却掏不着……);连德国兵也称它为“希特勒的锯子”(Hitlersäge)或“骨锯”(Bonesaw);苏联兵比较朴实,算是文雅地称MG42为“亚麻布剪刀”(“linoleum ripper”);英国兵就以MG42材料的制造产地“史潘朵”为名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