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劳动合同的成立

2025-05-18 02:02:4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如果劳动合同不成立,那么就不能生效,也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就无法得到保障。那么,怎样确定劳动合同成立呢?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生效时成立。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应从劳动合同签订时,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文体上签字之日起计算。签字日期与合同约定的日期应是同样的。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生效的日期,则合同生效日期可以晚于成立时间。对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截止日期的计算,应以劳动合同期限终止日期最后一天的24时为准。如果有工作任务超过最后一天24时的,应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作为合同终止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成立并不代表劳动关系成立,《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所以,劳动关系是从用工之日起才成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三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回答2:

  劳动合同应具备的条款就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所达成的必要条款,以书面形式订立,具体表现为:
  (1) 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1款第(1)项和第(2)项的规定,所谓的基本信息是指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与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2) 劳动合同期限:是指合同的有效时间,起于合同生效之时,终于合同终止或解除之时。劳动合同可以有固定期限,也可以无固定期限,或者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合同中应有规定期限的条款,若没有规定又不能通过其他方法明确必要的期限时.合同不能成立。就具体的劳动合同而言,当事人在不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可自行协商合同期限。
  (3) 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休息体假:主要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是劳动者应履行的主要义务,以及劳动者工作的场所或者地点劳动者被录用到用人单位以后,应担任何种工作或职务,工作上应达到什么要求等,应在劳动合同中加以明确。双方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劳动者所应从事工作的类型及其应达到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等,也可以参照同行业的通用标准来执行。关于劳动或工作的时间、地点、方法、范围和休息体假等,法律有统一规定的,依照法律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可由双方协商,但不能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
  
  (4)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这是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与之相对应的,获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报酬,专指劳动法中所调整的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而取得的各种劳动收入,其主要支付的形式是工资.此外还有津贴、奖金等。在劳动合同中应明确工资的数额,支付方法,奖金、津贴的数额及获得的条件等。若法律已有明文规定的,应遵从规定;若无规定的,当事人可议定。
  (5)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死亡、失业、生育等情况发生时给予必要补偿和救助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话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对劳动者米说,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对劳动者的个人权益至关重要,周此应该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约定。
  (6)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一般而言,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环境.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因此也有必要在劳动合同中进行规定。
  (7) 法律、法律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该条款是属于兜底条款的性质。
  《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有利于劳动者双方明确自身权益和责任,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更好的开展工作。

回答3: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则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应从劳动合同签订时,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文体上签字之日起计算。签字日期与合同约定的日期应是同样的。如果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生效的日期,则应从合同生效日期计算。
  对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截止日期的计算,应以劳动合同期限终止日期最后一天的24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