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给汉朝带来了哪些威胁?

2025-05-23 01:09: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公元前3世纪初期,匈奴已成为我国北部一个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新兴奴隶制部族,到匈奴冒顿单于的时候(前209—前174年),吞并了在其周围的部落,北达贝加尔湖,西达祁连山、天山,南达秦所建置的河南地,与西汉的北边郡县连接,东达亚洲东部沙漠草原,武力达到空前未有的强盛。

匈奴为统治这一辽阔的地区,在行政上划分为三部:中部由单于直接统治,东西两部分别由左右贤王分治。单于驻在地号称龙庭,是匈奴的政治中心。这个巨大的军事行政联合体拥有骑兵三十万,匈奴统治者常用武力掠夺邻近居民做他的部落奴隶,并强迫向他屈服的部落给他进贡。公元前3世纪末,西汉王朝刚刚建立,中原各地人民经过多年内战,急待恢复经济和发展农业生产,因此需要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匈奴的骑兵却趁机越过长城,进占河套地区。而且还时常进攻西汉的北部边境地区(今河北、山西一带),劫夺财物和牲畜,并掳掠劳动人民做奴婢。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指挥骑兵攻入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并向南越过勾注山(今山西原平北),进而围攻晋阳(太原郡治,地属今太原市)。第二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迎战。匈奴把精锐骑兵隐蔽起来,诱引汉军向北进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冒顿单于骤然回头,指挥他预先埋伏下的四十万骑兵把汉高祖团团包围。当时汉军大部分是步兵,行动缓慢,一部分军队还在后面,没有跟上来,汉高祖只得把汉军集合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山上,被围困了七天七夜,粮尽援绝,形势十分危急,于是一面派使臣向冒顿单于赠送礼品,交涉讲和,用计缓和匈奴兵的攻势,一面挑选精兵,配备着架上双箭的强弩(音nǔ),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逃出了重围。当汉高祖从白登山回到平城时,汉朝的后续部队这才陆续赶到,可是匈奴骑兵已经迅速撤退了。汉高祖刘邦把平城之败看成是奇耻大辱,老百姓也身受其害。

白登解围后,匈奴还是常常来骚扰,汉朝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从汉高祖九年(前198年)起,汉朝采取了“和亲政策”,以忍让来换取边境的暂时安宁。高祖派大臣刘敬护送一位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同时赠送大量金银、彩绸、米、丝绵、酒食等礼物,与匈奴结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以后七八十年间,汉对匈奴都采取了和亲政策。但是和亲政策并不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天,匈奴老上单于统领骑兵十四万,主力部队从汉朝北地郡(治所在甘肃庆阳西北)大举南下,很快突破了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朝那(今固原西北)的汉军防线,杀汉北地郡郡尉,匈奴的先锋部队焚烧了汉朝的回中宫(今陕西陇县西北),侦察骑兵更逼进了汉朝的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匈奴主力军正要向汉朝京城长安进攻。汉文帝急忙派中军都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并调动战车千辆,骑兵十万,在长安附近布置防卫。同时又调动上郡、北地、陇西各郡的车辆和战马,准备还击匈奴。这时,老上单于在渭河北岸已劫掠了不少战利品,看到汉朝集合了雄厚的兵力,自己不一定能占到便宜,就迅速撤退了。

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匈奴骑兵攻进雁门(今山西右玉县南),又转攻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抢去皇家在西北所养的战马,吏卒两千人阵亡。公元前142年匈奴骑兵再次攻进雁门,雁门太守冯敬战死。

从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看来,尽管汉政府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并给予匈奴贵族很多利益,但是匈奴的骑兵并没有停止过对汉朝的侵扰,边境的生产时常遭到破坏,无数的汉族人民遭到杀掠。汉朝虽然一直在商量筹划抗击匈奴的策略,但是形势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