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曹刿论战是建立在他不守规则或者钻了规则的漏洞,他的处事方式在当时可以说的上无耻了。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中国的战法都是进攻擂鼓,撤退鸣金。如果钟鼓齐鸣呢?那就是央视春节晚会了。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君子之间的战争,或者说是贵族战争,奴隶是没有资格参与的。出于贵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战争有些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则,或者说是战争道德。大家共同遵守这样的规则,或这样的道德。
所以,交战,有交战的规则。在交战之前,双方会派使者约定决战的时间和地点,通常使者表现得都很有礼貌,语气也都很外交很客气。到了约定的时间,双方会提前来到战场,通常是一大早,然后各自布阵。等到双方布阵完毕,一方开始擂鼓,示意可以开战,另一方随即擂鼓,于是双方开始冲锋,进行战斗。ps:这在春秋时期是真实的,只不过后来战国时期谋略兵书发展起来了,之前的兵书只是排兵布阵。
知道了这个战争规则之后,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曹刿的战术会成功了。
齐鲁两军按照约定布阵,双方布阵完毕之后,齐军按照规则擂鼓,示意可以交战。此时,齐军将士都已经做好了冲锋的准备,精神高度紧张起来,只等鲁军擂鼓。可是,鲁军并不擂鼓,齐军就认为对方还没有准备好,于是放下武器等待,紧张起来的神经随之松弛下来。
稍停之后,齐军再次擂鼓,再次示意可以交战。这时候,齐军将士的精神再度紧张起来,准备冲锋。可是,鲁军还是不擂鼓,齐军的精神再次松弛下来,注意力也开始分散。
等到齐军第三次擂鼓,经过两次紧张和两次松弛的齐军将士已经感到很疲劳,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再加上弄不懂对方是不是还不擂鼓,所以根本就懒得做冲锋的准备。
偏偏这一次鲁国人擂鼓了,于是,精神饱满的鲁国人冲向齐军,而齐军仓促应战,自然战斗力大打折扣,岂能不败?
到这里,我们才知道为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了。
到这里,我们的追问也就有了答案:齐国人不冲锋,是因为他们遵守了战争规则或者战争道德。
进一步我们知道,“曹刿论战”的实质,就是不守规则和破坏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