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知识容量大、涵盖面宽、难度加大,那麽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有效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呢?怎样让学生把当节的考点、重点、难点把握清楚呢?首先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
现在我国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制度没有改,还是一考定终身,所以我们还要直面
高考,还得看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而高考的命题是依据课程标准。所以,课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效果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每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是编者对课标的理解,都体现了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新课标的阐释。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想法设法获取所有版本的教材对照课程标准,认真钻研、学习、交流、讨论,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使课堂传授的都是最有用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把握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这个“活跃”并不是单指上课回答问题的活跃,而更重要的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么爱表现,我们不能只看表面上是否争先恐后的举手,而要看眼神、看表情、看举止,进而判断他是否在思考,一个高水平的老师是能够通过这些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途径。怎样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每个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我常常做到的是:
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和谐、进取的课堂环境。
常常与学生交流谈心,拉近师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然后由教师帮助学生根据他们自身情况分层次、分阶段确定合理目标,使他们明白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望和上进心,使学习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三.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增加直观性,使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
我教的是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很多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如食品中的添加剂、加碘盐、废旧电池的收集与处理、新能源的开发等,在教学中我会适时的利用这些素材创设学习环境,实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掌握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大量的实验情境,比如增设醋酸的导电性实验、演示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有时还让学生亲手做实验等。利用多媒体创设动画模拟情境,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处于安全的考虑,有些实验没法当场做,我就用多媒体放射动画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通过精心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化学学习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最终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活”了起来,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利用小测验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了每天的作业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我常常是每讲完一个章节就来一次小测验,测验题是近段的重点、难点、考点,更重要的是近段的易错点及课堂上一再强调的注意点,有时在加上作业中的原题,以增强学生对课堂和作业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也掌握了我教学的规律,有时什么时候该测验了他们都能推断出来。这样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对平时的课堂也更加重视,有效提高了课堂效果。
“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运用多种情境教学,使你的课堂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