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上的主炮放在战列舰上只能算副炮吗?

2025-05-22 01:21: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差不多。轻巡洋舰的主炮在战列舰上可以做副炮。日本在大和级上就是这么干的。而美国战列舰的副炮一般是驱逐舰的主炮(有更强的防空能力)。重巡洋舰的主炮在战列舰上算二级主炮,但这在战列舰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和战列巡洋舰一样被淘汰了。
战列舰的火炮配置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之间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在前无畏舰时代,战列舰为了对付不同级别的目标,很多都采用了“多级主炮”的模式。一般把副炮当中口径较大的那一批叫做二级主炮,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在那个甲强于弹、没有统一火控指挥且火炮射速较低的时代对主炮进行补充,不仅可以在主炮射击间隙确保输出不断(那时候主炮艹蛋的射速能逼死任何多炮塔教派,所以与其说让主炮用一分钟两发的速度慢慢磨,还不如多装点小口径但射速高的火炮给敌舰洗甲板),也能对付主炮难以一击命中的中小型舰艇——这类舰艇一般是大型鱼雷艇(或者叫雷击舰更恰当,因为这种大型鱼雷艇不同于后世的快艇,它们的体型普遍较大,续航更久且速度较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伴随主力舰队作战)。
不过随着技术和战术思想的变化,列强发现二级主炮正在慢慢变成鸡肋。因为要在本来就空间有限的战舰里多准备一种炮弹,无形中降低了全舰的持续作战能力;何况不同种类的炮弹性能也不相同,根本不利于统一指挥,实际上降低了作战效率。而且其他舰艇尤其是驱逐舰的兴起,使得战列舰越来越不必亲自对付敌方的小型舰艇(驱逐舰一开始是用来对付上文的大型鱼雷艇的,但由于性能上的优势,它不仅对鱼雷艇构成了压制,而且还渐渐有了取而代之的趋势。到了二战时期,大型鱼雷艇和雷击舰就完全被驱逐舰取代了)。所以从无畏级开始,全装重型主炮的概念很快就被列强接受,各种无畏式战列舰纷纷出现并迅速取代了前无畏舰。由于无畏舰能够将全部或大部分主炮转向同一个方向,而且各炮的性能没有差别,所以能够实现单侧火力投送量最大化,也无需专门为每一座炮塔测算射击诸元,所以能够进行统一的射击指挥,避免了前无畏舰不同炮塔各自为战的局面。何况主炮数量的增加也确实能够弥补单门炮射速过低的缺点。
不过,出于自卫的需要,副炮是不可能取消的。因此战列舰依然保留了副炮。但如果仅仅是用来对付驱逐舰、鱼雷艇等小型舰船,就不需要大口径火炮了,所以从无畏舰开始,战列舰的副炮一般都是轻巡洋舰或驱逐舰的主炮。
但是,有些无畏舰依然有舷侧的主炮,这就导致它们无法将全部主炮指向同一个方向(无畏号本身就是这样的,5座双联装炮塔中有两座是分别装在两舷的,这样单侧火力最多只有4炮塔共8门主炮)。这么做有可能是为了强化向前的火力(战列舰很喜欢切敌舰的T字头,因为这样可以用全部主炮和主装甲带对抗敌舰的一半火力和装甲相对薄弱的上层建筑)。但随着主炮和装甲逐渐强化,为了进一步提升作战效率,在超无畏舰时代,这种舷侧主炮就被彻底淘汰了,这样就可以在舷侧设置更强的主装甲带,同时安放一些不怎么占地方的副炮和小口径火炮。注意,在这一时期,副炮的主要目标依然是敌方的小型舰艇,所以很多时候副炮的口径会比较大。
但到了二战时期,航母的快速兴起让战列舰的压力骤增,因此各国纷纷开始追求舰船的防空能力,但在没有导弹的时代,只靠小型机炮和高射机枪很难确保战舰的安全,而防空火箭的飞行速度又慢得要死,更何况对于航母来说,舰队的防空火力加强也有助于把更多的飞机投入到进攻中去,所以在战舰上安装大口径高炮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这一时期,战列舰的副炮数量也在减少,有些国家干脆直接用大口径高平两用炮(一般和驱逐舰的主炮相近,口径多在100-150毫米之间)作为战列舰的副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