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度假旅游有何不同

2025-05-16 23:14: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历史背景不同
旅游度假村最早起源于欧洲,欧洲人很早就有外出度假的传统和历史。 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公元前500年,第一个度假地在希腊的温泉和矿泉地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旅游度假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像美国的夏威夷、佛罗里达、拉斯维加斯,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度假胜地,那里的旅游度假村产业已十分发达。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旅游度假村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

帝王别墅型“旅游度假村”。典型如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只供帝王避暑享乐之用。
现代疗养型“旅游度假村”。典型如中央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在国内一些风景、温泉胜地(如北戴河、黄山、庐山、临潼等)修建的具有旅游度假村性质的疗养院。
当代康乐型“旅游度假村”。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康体休闲、娱乐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旅游度假村'产生。这类旅游度假村大量增添了现代娱乐设施和项目。
2、度假需求与度假行为不同

西方的休闲度假,客人选定度假村之后往往只在一地停留,包括吃喝玩乐在内的所有活动皆在度假村内解决。反观国内游客,往往只是将度假村作为旅游观光的一个歇脚地,其真正的目的地在于游览度假村附近的名山大川或人文历史遗迹。国外游客往往是白天参加度假村组织的各种活动,晚上参与度假村组织的各种主题晚会;国内游客白天流连于度假村周边的名胜古迹,晚上则回到度假村休息娱乐。
3、产品定位存在差异

在客群定位方面,西方度假村旨在为休闲度假游客提供一站式度假解决方案,而国内的度假村大多数将自己定位于度假区内的酒店,客户也多以会议型、团体游客为主,未能脱离高星级商务酒店的运营风格。
在产品打造方面,西方度假村针对度假游客设计特定的健康度假餐食、度假地主题住宿、日间深度运动体验活动或当地文化体验活动、晚间娱乐活动等系列产品。而国内度假村提供的产品与都市商务酒店雷同。近年来,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度假旅游散客日益增多,国人才开始体验娱乐度假产品、主题化的餐饮、住宿设施等产品和服务。

4、运营管理方式不同
西方度假村偏重游客的综合感受,即高品质的基础服务与本土化、主题化的深度文化体验活动。因此,其运营者一方面按照高标准进行硬件建设和提供标准化服务;另一方面,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能够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服务的团队。高品质基础服务与高层次文化体验活动的结合,让客人既享受到高品质的度假服务,又能获得更多的文化感悟、习得新技能,对人生产生持续和积极的影响。国内度假村往往过于重视硬件,却缺乏适合度假主题的管理方式,其管理人员、管理手段等与城市高星级商务酒店差异不大,也较少涉及与当地文化结合的深度体验活动。

自2015年开始,国内的度假村从观光、游玩型向主题体验型转变。随着复兴集团收购了地中海俱乐部,并在国内复制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模式;中景旅游集团仿照地中海俱乐部建设了乌村度假村以及青浦旅游的福建土楼度假村等,第三代以主题体验为主的度假村开始起步。这一类型的度假村服务群体为都市中产阶层,他们需要逃避都市的压力,感悟异地文化。而在主题体验型度假村中,他们能够在高品质的餐饮、住宿及娱乐服务环境下,通过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深度体验各种主题文化、挖掘自我潜能、提升文化感悟。由于主题体验型度假村在国内刚刚起步,因此,游客的接受程度、旅游消费行为成熟度、产品的本地化结果、产品的盈利能力等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