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五菱的前身柳州动力机械厂成立,工厂以生产拖拉机为主。随后,柳州动力机械厂第一个生产出丰收37型拖拉机,年产量达到5000辆,成为当时全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经历了这次辉煌后,柳州动力机械厂将名字改为柳州拖拉机厂。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柳州拖拉机厂出现了亏损危机。于是工厂实施“以杂养专”的政策,被迫开始生产缝纫机和棉织机等产品,以寻求新的出路。不过这些产品市场表现都不尽人意。
在80年代,国内汽车市场尚处于萌芽期,柳州拖拉机厂管理层瞄准时机,决定转型生产汽车。1980年,资金紧张的柳州拖拉机厂,咬牙引进一辆日本微型车,技术人员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完成测绘工作,很快第一辆LZ110微型货车靠手工敲打的方法试制成功,五菱实现了国内微车制造领域零的突破。两年之后,柳州拖拉机厂又把名字改为柳州微型汽车厂,宣布正式转型微车制造。
到了1985年,五菱品牌正式诞生。值得一提的是,五菱标准性的“W”车标,源于此前生产的“万家”牌缝纫机的标识。之后五菱对商标进行了重新创意,由五个菱形组成的“W”车标与“五”字拼音一致,该车标从此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