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1968》:背景是两侧高楼下面的一条向远处延伸的马路,寇德卡带着表的手臂横亘于前景。这是强制性的理念插入。表是人所制造的能看得见的时间,高悬在闹市区上空的手出示着意念:寇德卡本人对都市的疏离与入侵。寇德卡拍过不少以自己身体入画的作品,“我拍自己的生活……拍我的脚、手表。我累的时候就躺下,如还想拍,周围又没有别人,我就拍自己的脚……我拍我人睡的地方,我驻留的地方。这是我自订的原则……我不想改变别人,也不想改变世界”,在摄影的社会功能与哲学意念间,寇德卡更看重后者。
第1印象也就是直觉。寇德卡说:“第1印象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经常是在当时所站的位置上光拍下来再说,情况许可的话,才做任何需要的修正。”对于摄影家,在瞬时完成价值判断全凭直觉。“直觉,不管它的构成多么单薄与不可捉摸,不管它的形式多么不可思议,唯独它才是判断真理的标准。”(马赛尔·普鲁斯特)直觉是生命中的情感、经验、理念汇聚成的焦点。青羊在峻岭的小道上问跳间走,猕猴于林中的高枝头攀援腾跃全凭直觉。生死关头,所有生物都靠直觉挽救生命。直觉不能穷诘事物的方方面面,但它却在最重要的洞孔里喷放出高压的射流。
直觉中的重要内容是经验。经验是印象的提纯。每次我们见到了一个熟悉的早已上升为经验的印象,我们就按下快门,用框套住这“经验”的办法去叠印在记忆中蛰伏的、久已有之的先前的那个“经验”。经验的框架越多,你飞跑上前去框套的机会也越多。不会有平白无故的心理感召——内心的丰富带来了契机和视觉探测的丰富。没有哪个正常人能抵御心理废墟——回忆。已拍成的作品不断唤起着我们对经验的回忆,回忆“不仅在时间维度上,而且在空间维度上瓦解了经验范围的禁闭(瓦尔特·本雅明)”。照片使我们体味着岁月也摆脱着岁月。它既可“再现昔日”,又可作为将来打燃记忆的某个动力性起点。 我们分析寇德卡的同时,会有另一位捷克摄影家出现在我们的脑畔,他就是1944年12月20日出生于布拉格的帕夫·史特恰。俄国十月革命和西方哲学思想以及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使“布拉格思想”变得丰富而混杂。史特恰的作品多方位向观者提示着这种丰富和混杂。史特恰与寇德卡有一个相同之处,即:在冷静简约的叙述中提供哲学视角,所有的政治热情和社会理想均被思辨式画面所淹没。对个别的特殊的事物的描述是艺术的生命。描述时,寇德卡、史特恰越是动情,其笔调越显得冷峻和忧虑,“忧虑远不是行动的障碍,相反却是行动的条件,它与每个人为一切人所承担的沉重责任的含义是一回事,这种责任即使我们痛苦,又使我们伟大”(萨特)。思辨色彩和忧虑意识,布拉格——这座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名城,”它所哺育出的一代代作家、艺术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具备这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