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砍头时,刽子手为何宁可钝刀砍人,也不磨磨刀?”这个说法在坊间流传已久,坊间对其说法众说纷纭,连郭德纲老师在相声中都拿这段调侃于谦老师,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小布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刑场
首先,执行砍头的刽子手,在古代并无明确的行业规定和执行标准。刽子手收入非常可观,也经常能收到犯人家属或是犯人仇家的贿赂。尤其是清代,刽子手的福利待遇照比前朝,明显大幅度提高。因此说清末有句俗语,称他们是“三年不砍头,砍头吃三年”。
刽子手
所以,刽子手不磨刀,绝对不是因为没钱磨。明清时代的大文学家金圣叹,因顺治十八年的哭庙案而被处以极刑,平日放浪不羁的金圣叹,神情自若,刀光过后人头落地,一刀毙命未曾遭罪。而传闻中,慈禧对谭嗣同恨之入骨,谭嗣同在英勇就义时,被钝刀砍了三十多刀才离世,残忍至极。
刑场
而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他在中国居住传教时的见闻。其中提到过,曾听闻一位刽子手连续砍了十五刀才将犯人的首级砍下。原因为何,却让人哭笑不得,因为磨刀匠嫌弃晦气,不愿意做。而刽子手本人也认为磨刀有损阴德。而在1851年的广州,一位名为密迪乐的英国领事馆工作人员,看到一位刽子手在三分钟内便砍下33颗首级,他们的主人则是反抗清廷的“乱党”。
举刀
所以说,刽子手并非乐于使用钝刀砍人,而是基于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