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腊月初八这天,老北京人家会熬一锅“腊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红枣、葡萄干、桂圆等多种杂粮干果,寓意“五谷丰登”。
腊八这天,老北京人也不会忘记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备在大年初一时吃饺子佐食,这蒜就俗称“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爷给哄开心了,在玉皇大帝跟前 “口儿一甜”,便给这家人家带去整年的庇佑,平安康泰;又一说,那糖瓜儿是拿来粘住灶王爷嘴的,以糖封口,见了玉帝干脆一言不发,防他言多必失。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按照老北京的规矩,这些丰盛的过年饭菜,必须提前做好。因为老北京有个忌讳,在岁月新旧交替之际,是不能动刀的,否则不吉利,会招灾惹祸。
除了刀,连剪子针线也一概别动,免生口角,免长针眼。这么多禁忌,还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准备停当。直到“破五”(过完大年初五)之后,才能动刀剁肉切菜。
除夕夜,老北京跟其它地方一样,也用年夜饭和守岁来压轴。
按正宗的吃法,老北京年夜饭一般从下午六点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午夜,甚或是天明。所以,老北京的年夜饭,又叫“隔夜饭”,还得吃剩了,才能够“年年有余”。
包饺子,是年三十的重点项目。家人围坐,擀皮儿的擀皮儿,包馅儿的包馅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欢声笑语。
常师傅还告诉大家,老北京的饺子是有寓意的,旧年里的一切恩怨与悲欢,幸福与不幸,都在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和成馅儿,包成一团下锅煮,然后一口吞下去,一切皆化解。来年轻装上阵,重新开始。正宗的北京除夕夜饺子,还必须得有素馅饺子,用来供奉神灵和祖先。
当然,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吃了它会发财,是大家广为熟知的寓意。直到今天,老北京还有往饺子里包铜钱的习惯。铜钱磕牙的那一刻,幸福喜悦。
守岁直到天明,可还不能就寝。洗漱顺溜,收拾干净利索了,还得给长辈作揖拜年,磕头送祝福去。
大年初一小孩子最喜欢的,这作揖磕头,可以换来一个个压岁钱红包。我小时候,邻居小朋友逢人便作揖,见人便磕头,颇有经济意识,就算把头磕破了,那也是经济头脑。后来果然当上经济学家。
新年从这一天开始,孩子们打开那新年的红包,也打开红红火火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