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当皇帝了吗?

2025-05-10 11:46:1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司马昭没有称帝,他的儿子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西晋称帝。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扩展资料:

其实司马昭没有称帝,也是有自己的打算。首先,没有必要,虽然不是皇帝的身份,但是也只是有实无名而已,毕竟已经是独揽大权,称帝与不称帝,区别也就是一个身份。

另外,称帝也是一种巩固政权的方式,但是司马家族不一样,虽然不是皇帝,可是他的政权也算是比较稳固,也不需要以称帝的方式进行加固。

还有,称帝至少需要一些功绩,才能更加稳固,比如天下统一,于是,他下令攻伐蜀国,终于,将这个对手的版图也划进了魏国的地盘。

司马昭的故事:

司马昭在一个很有权利和非常富贵的家庭里出生。他的父亲司马懿跟着曹操很多年了,在曹丕当皇帝的时期担任尚书官职。曹叙当了皇帝之后,司马懿和曹真、陈群一起辅佐他。

曹芳即位以后,又赐予他官职来掌控国家的朝政大权。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曾经被授予大将军的职位。司马懿死了之后,他的后代替他来管理国家大事。

司马昭之后被授予新城乡侯,废掉了皇帝曹芳之后他就被任为洛阳典农中郎将。当时由于魏明帝大兴土木、营造宫室导致天下百姓的生活非常的困难。

司马昭作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很大胆的免除了百姓的苛捐杂役,并根据不同的季节及时地耕作,鼓励百姓重视农业发展,从而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和拥戴。

不久朝廷就授予他散骑常侍的官职,从此开始干涉军事。魏大将军曹爽伐蜀时,司马昭担任将军,蜀将王林夜袭司马昭营地,司马昭假装睡觉,让人觉得他已经胜算在握。

王林退兵以后,司马昭认为费占据险阻,难以攻下,劝夏侯玄班师。于是曹爽等人带领军队回去了。结费果然火速调兵赶到三岭,想截断魏军回去的路。

在这紧要关头,魏军争得险要之地,军队方得通过。回师后司马昭功加一等,后来因为司马昭保卫二宫,确保了诛杀曹爽的成功,于是增邑一千户。

之后朝廷派征西将军郭淮出兵抵御姜维,同时授予司马昭众多的职务。郭淮和姜维开始交战,很长时间都没有取胜。司马昭采用声东击西和调虎离山的计策进攻长城。

果然让姜维非常害怕,撤回军队保护南郑,最终只能向司马昭投降。司马昭又立下了战功,之后又被派遣去许昌把守。魏军讨伐王陵,司马昭总督淮北各项职务带领着各路兵马回合于项。

由于又一次在立下战功,被增邑三百户,不就之后又统率征东将军和镇东将军讨伐吴国。之后因为战争失败了,司马昭被免除了新城乡侯的官职。

蜀国将领姜维再次进攻陇右,说是要攻下狄道。司马昭正好住在长安,陈泰想在敌军到来之前抢占狄道。司马昭分析说:“姜维进攻羌人,收服人们的心,聚集粮食来筑成粮仓。

现在又转军到了这里,正是要了结塞外诸羌的事宜,为以后获取粮食提供方便。假如真正占据狄道,是不会故意宣扬让人知道的。现在他们说要攻占狄道,其实是要回去了。”

不久果然像司马昭预料的一样,姜维烧了营帐就离开了。同时司马昭又击败了羌人的二次反叛,并在灵州炫耀军威,北边的少数民族震惊,背叛的人又都回去投降了。

司马昭因为立下了战功又恢复了原来的职位。司马昭参与拥立曹髦为皇帝的决策,因立下功劳被封高都侯,增封两千户,兼中领军留到了洛阳镇守。

司马师死了之后,司马昭采纳了别人的计策录用尚书辅政,可以佩戴宝剑和穿着鞋子上朝面见皇帝,但司马昭加以推辞没有接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昭

回答2:

司马昭没有称帝,他的儿子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西晋称帝。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司马炎,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扩展资料

司马昭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景初三年(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

正始元年(240年),司马昭任洛阳典农中郎将。当时正值魏明帝大兴奢侈之风以后,司马昭免除苛捐杂税,不误农时,百姓大为喜悦。后转为散骑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将军曹爽伐蜀时,以司马昭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率军出骆谷,驻扎在兴势。蜀将王林夜间偷袭司马昭军营,司马昭坚持按兵不动。

王林终于退走。事后,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占据险要之地而固守,我军前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攻坚而不能下,应赶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曹爽等引军撤退,费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岭,截其归路,魏军夺得险道才得通过。回到京都,拜为议郎。

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公历5月2日),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葬于崇阳陵。九月,司马昭被谥为文王。十二月,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昭

回答3:

司马昭没有称帝,他的儿子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西晋称帝。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扩展资料

司马懿于嘉平三年(251年)死后,他的大儿子司马师掌握大权,继其父为魏大将军。嘉平六年,他废掉曹芳,立年幼的曹髦为皇帝,司马师权倾朝野,一切都是他说了算,曹髦成了傀儡皇帝。

第二年,司马师病死,其弟司马昭继任为大将军,更加专横跋扈,阴谋篡夺魏国政权,逼着曹耄加封司马师为相国,封为晋公当时人很迷信,把蛇认为是龙,连皇帝也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甘露元年(256年),有青龙见于轵县(今济源市轵城镇)井中。

甘露五年(260年),他亲自召集大臣王沈、王经、王业等人入宫商量对策,并对他们说:“司马昭篡位之心,连走路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我不能坐在这里等着受废辱,今天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说罢,就召集守卫皇宫的卫队三百多人,曹髦手持宝剑,立在车上,冲出宫门,去讨伐司马昭。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所率领的军队进行反击,当场将曹髦杀死。

司马昭知道后假装大惊,并以头撞地,挤出几点眼泪,假哭一场,另立曹奂为傀儡皇帝,就此了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继其父为晋王。

当年,在一切条件成熟之后,司马炎就废掉元帝曹奂,自己做起皇帝来,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武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昭

回答4:

  1. 司马昭没有称帝,他的儿子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西晋称帝。

  2.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四岁。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