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讲,人是无法控制天气的,但是人们可以是适当影响天气而趋利避害。2008年

2025-05-23 01:56:52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在绚丽的烟火点亮北京城上空时,气象专家实施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将一条来自西南的暴雨云带“化作无形”,为开幕式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广河介绍,“飞机人工消雨主要是针对比较稳定的层状云,其中,层状云还分冷云和暖云。”他表示,对于冷云,可通过飞机携带碘化银在云中进行催化作业;如果是暖云,则使用吸湿性的暖云催化剂。针对容易产生雷电的对流云,则采用火箭人工消雨方式。

  王广河说,开幕式当天下午,气象部门派出4架飞机,分别对云、降水条件进行探测和用暖云催化剂进行作业;火箭作业从下午6时到11时30分,持续了大约5个半小时,共发射1104枚。

  王广河说,人工消雨的原理与人工增雨近似,但也有所区别。人工消雨有两种方式。他介绍,一是在目标区的上风方,通常大约是60—120公里的距离,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让雨提前下完;二是在目标区上风方,通常大约是30—60公里的距离,往云层里超量播撒冰核,使冰核含量达到降水标准的3至5倍,冰核数量多了,每个冰核吸收的水分就少,无法形成足够大的雨滴。通俗来讲,就是让雨“憋着不下”。

  关于人工消雨作业的大致流程。王广河说,首先要对天气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细致的观测和预测,确定是否存在降雨的可能。如果发现有降雨的可能,则需要进一步了解本次天气系统对本地的可能影响趋势,何时、何地可能产生降雨。之后就要针对拟保护地区制定人工消雨方案。一有作业条件,则立即启动飞机或地面火箭和高炮等设备进行作业。如果是受移动天气系统的影响,则在拟保护地区的上游地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让本地未来的可能降雨在其上游地区提前降到地面,从而达到拟保护地区减缓或消除降雨的目的;如果是局部云系发展产生降雨,则需对目标云系进行过量播撒作业,充分“争食”云中的水分,使云滴很难长大成为雨滴降落到地面,达到减弱或消除降雨的目的。

  他表示,目前人工消雨的影响力是比较有限的。对范围小、强度弱的降水天气过程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但遇上强降水天气过程,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还达不到人工消雨的效果。

回答2:

这是政治题目啦
我高中做的太多了,现在还剩一点点印象

具体的我就不分析了,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而且我也分析不出那么多,否则我还是高中生了。

主要是分两点:
1.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要按照客观规律来进行实践。(后面加材料,比如来了台风,我们就不能去外面到处乱走之类的)

2.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同时,人们要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规避客观规律造成的坏的影响,使客观规律更有利于人们的实践运动。(后面加材料,比如下雨的时候,我们要出门,可以带伞等等)

最后在加个总结: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按照客观规律来进行实践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事物向有利于实践运动的方向发展。

回答3: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按照客观规律来进行实践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事物向有利于实践运动的方向发展。

回答4:

楼主,学习得靠自己,我们能帮你搞定这道题,但不能帮你考试

回答5:

人能控制未来天气的走向。我就能控制天气的走向。意念力特异功能可以控制天气。我就是有这种特异功能的人。我的原理是改变事物发生的概率。我的特异功能可以改变事件的概率。下雨是一系列偶发事件的结果。我的特异功能把下雨的概率无限放大就改变了天气。 要有我的这种特异功能要用意念力,主要是天生具备。不知还有谁有我这样的特异功能。

回答6:

一楼的这不叫政治问题,貌似是个逻辑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