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海军舰队对美国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实施突然袭击,同时分兵多路对美、英、荷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进行入侵,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本向美国、英国宣战。美国、英国、荷兰、中国国民党政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哥斯达黎加等二十余国相继对日本宣战。12月11日军空袭珍珠港要图(1941年12月7日)日,日本的法西斯侵略伙伴德国和意大利也对美国宣战。美国、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珍珠港位于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的阿胡岛南部,东距美国西海岸2090海里,西距日本3200海里,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也是美国和远东、西太平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0年5月,美国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将太平洋舰队从美国西海岸转驻珍珠港。基地内设施完善,并有大型修船厂和油库等,是美国支援太平洋战区作战的主要后勤基地。
突袭珍珠港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战略计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军的企图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战争,消灭美太平洋舰队的大型舰只和航空兵,使其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和参战,从而改变日美双方在战争初期的海上兵力对比,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为日本南进夺取诸战略要地解除海、空威胁。以实现其独霸“大东亚”的迷梦。这次袭击的主要目标是航空母舰,其次是战列舰、港口设备和几个主要基地上的飞机。参加这次突袭的兵力共有各型舰船60艘,组成二个编队:突击编队33艘,其中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1艘、潜艇3艘和油船8艘,舰载飞机360架,司令为海军中将南云忠一;先遣编队由第6舰队的27艘潜艇组成,担任对夏威夷及其附近的侦察、监视任务。
为了确保这次偷袭的成功,日军大本营采取了大量的欺骗和伪装措施,并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准备。
日本在加紧备战的同时,大耍和谈骗局。除了任命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相识的海军上将野村为驻美大使负责谈判外,首相东条英机还写信向罗斯福表示“两国并无不可用谈判方式解决的问题”,并保证日本“决不侵犯英、美在南洋的利益”。11月6日,日本政府在下达第1号作战命令的同时,又派来栖为特使,辅助野村进行谈判,进一步迷惑美国。直到突袭珍珠港前夕,日本的谈判代表还去会见美国国务卿赫尔。照会美国政府,表示日本不拒绝谈判机会。
在战略战役上,采取了保密、伪装和欺骗措施。偷袭珍珠港的计划长时间内只有山本和一两个军官知道,就连海军参谋长也直至1941年10月才第一次得知这一计划。为了隐蔽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企图,日军大本营于1941年7月,在中国东北地区举行了代号为“关特演”的大规模演习。并将关东军由11个师增加到20个师,总人数由40万增至70万,制造准备进攻苏联的假象。在航线选择上,日军研究了北中南三条航线,选定了虽然距离较远、气象不好、补给困难,然而便于隐蔽以达成突然性的北航线,并规定在航行过程中保持无线电静默。突击时间选在星期日早晨美舰周末返港停泊疏于戒备的时刻。部队的演练、集结都是在严格的保密条件下进行的。已调动集结的部队,其通信联络保持平时规律,以便造成日本舰队主力仍在内海的假象。
进行反复的演练,着重解决偷袭的战术和技术问题。担任突袭的部队除了多次进行图上作业和沙盘演习以外,还于1941年8月中旬起,选择了和珍珠港地形相似的日航空基地樱岛进行战术技术训练。在此期间,日军专门研究了各类舰只的海上加油问题,抓紧利用风大浪高的天气进行海上加油训练,以适应在北航线的航行和作战。为了解决在浅海实施鱼雷攻击的技术问题,还专门设计了装有稳定器的鱼雷并进行了浅海攻击演练。11月中旬,各编队又在佐伯湾进行了综合攻击演习。
日军为了确切掌握情况,对珍珠港进行了不间断的侦察。日军利用各种手段,广泛搜集珍珠港美军的防御部署、兵力分布、活动规律、泊港军舰位置等情报。日本驻夏威夷领事馆积极搜集目标区情况,及时进行汇报。日军还派出大批间谍,并以潜艇进行侦察和监视,使突击部队及时掌握美军动向,以便适时定下决心。
1941年11月18日,日海军先遣编队驶离日本向夏威夷出发,执行侦察监视任务。突击编队于11月22日在千岛群岛的单冠湾秘密集结完毕,26日由单冠湾出航,经过12天的航行,完成3200海里的航程,于12月7日黎明到达珍珠港以北230海里海域,开始组织进攻。从6时起,日本舰载机354架分二个突击波先后起飞,对珍珠港实施突击。
12月7日清晨,珍珠港风和日晴,海波不兴。当日太平洋舰队泊港舰只共86艘,其中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0艘、潜艇5艘。阿胡岛上各机场共停放飞机387架。舰上的水兵有的刚刚起床,有的在用早餐或在甲板上散步。7时30分,一个水兵发现有20架飞机向珍珠港飞来,他认为可能是进行演习的飞机而没有在意。稍后,有人看见一架飞机从北低空飞过福特岛,并听到一声爆炸,人们仍认为是一次什么事故。直至日机对美军机场和舰只实施集中突击时,珍珠港的美军才如梦初醒,看清了飞机的标志,发出了警报。福特岛美军司令部广播:“飞机袭击珍珠港,不是演习。”
日军第一突击波飞机183架。于7时55分开始攻击,首先轰炸和压制了希卡姆、惠勒机场和福特航空站,同时对福特岛东西两侧停泊舰只进行攻击。日机还对阿胡岛上其他机场进行扫射和轰炸。珍珠港霎时间浓烟滚滚,烈火熊熊,爆炸声、警报声响成一片。第一突击波历时45分钟。8时55分,日军第二突击波171架飞机开始攻击,以扩大第一突击波的战果,持续时间约1个小时。驻岛美军由于毫无准备,因而在日机开始攻击时惊慌失措,难以进行有组织的抗击。空袭5分钟后,高炮才零星射击,岛上32个高炮连,仅有4个连开火。8时15分,才有4架战斗机起飞迎战。此后虽陆续起飞了25架,但由于仓促应战,协同不好。因而不是被日机击落,就是被自己的高炮击毁,整个基地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日军经过约2小时的作战,炸沉炸伤美各型舰艇40余艘,其中炸沉战列舰5般,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炸伤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辅助舰5艘。击毁飞机260余架,毙伤美军4500多人。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死伤约200人。日军这次作战组织严密,行动果敢,代价小,战果大,是战争史上成功的突袭战例之一。但这次突袭并未完全达到预定的目的。突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母当天不在港内。其次,日机忽视了对修船厂和油库的破坏,这些设施对美国太平洋舰队而后的恢复和作战活动都起了很大作用。南云在两次攻击得手之后,已是大喜过望,他拒绝了实施第三波轰炸的建议,匆忙收兵溜回日本。
美军失利的重要原因是麻痹大意和判断失误。早在1941年1月,美驻日大使格鲁就向本国政府报告,一旦美、日关系处于困难状态,日本将突然袭击珍珠港。10月中旬,格鲁又敦促政府严重注意日军的突然袭击。11月下旬,美国务卿赫尔提醒内阁:情势已非外交所能控制,日本会以偷袭的方式来开始战争,他建议太平洋守军要加意防卫。美国情报机关也发现日本政府通知驻夏威夷领事馆搜集珍珠港情报,以及日本间谍到阿胡岛搜集美军事设施情报。但这些情况都没有引起美军严重注意。12月6日晚,美国截获并破译了日本外相发给驻美大使野村的《对美通牒》,美总统罗斯福看后认为,这份通牒意味着战争。他找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商谈,但斯塔克正在看戏。罗斯福不愿惊动剧院观众,就把这份重要情报搁在一边。美军统率机构在敌情判断上轻敌思想严重。他们低估日本的海军能力,认为日本的主要目标是进攻南洋诸岛,日本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为南方作战提供海上支援,并认为日本没有能力同时发动几个两栖作战,也没有可能实施远距离的和单独的航母突击,因此也就无力袭击珍珠港。由于上层麻痹轻敌,致使珍珠港驻军丧失警惕,毫无戒备。在日美谈判破裂,战争行将爆发的前夕,太平洋舰队所属舰只仍于周末密集停泊在港内,舰上人员照常休假,没有防潜和防空袭的准备。基地飞机也是密集停放,高炮连缺少备用弹药。侦察巡逻计划没有付诸实施,警戒报知系统麻痹松懈。
美军当日没有派出巡逻机,多数雷达没有开机,对发现的敌情误判、漏报、延误极为严重。7日凌晨3时,美艇发现并追踪1艘袖珍潜艇,但直至击沉前未作通报。有一台雷达两次发现飞机接近,值班军官却断定是“自己的”飞机,未作及时的处置,竟开玩笑似地对雷达兵说:“把这件事儿给忘了吧!”因此,在日机猛烈突袭下,珍珠港的美军慌作一团,飞机不能起飞,舰艇不能开动,高炮只有少数开火射击,通讯失灵,指挥瘫痪。美太平洋舰队受到沉重打击,半年多未能恢复元气。
日军这次作战在夺取制海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胜利,对战争初期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美国太平洋舰队一时陷于瘫痪,东南亚盟军孤立无援,日军短期内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战局发展对盟军十分不利。日军大本营为偷袭珍珠港的胜利欣喜若狂,自以为得计。但这次偷袭却暴露了日军在战略上的冒险和短见。他们以其卑劣的欺骗伎俩,野蛮的侵略行径使美国蒙受了耻辱,激起了美国举国一致的愤慨。美国的“孤立主义”派顷刻瓦解,罗斯福总统被捆住的手脚解脱开来了。当日晚,罗斯福主持了政府会议,研究了各项对策。12月8日,美国总统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战争咨文,宣布12月7日为国耻日。从此时起,美国开始进行了空前规模的人力、物力动员,决心把反对法西斯的战争进行到底。
日本在突袭珍珠港的同时,分兵五路,向泰国、马来亚、菲律宾、香港和关岛进军,并准备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和缅甸。太平洋战争的初期阶段——日本战略进攻阶段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