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心理。事故发生后,一些肇事者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害怕承担巨大的经济赔偿责任,选择逃避。由于害怕犯罪,肇事者害怕因造成重大事故而被起诉,所以心理压力增加,导致他当时的第一个想法是尽快逃离事故现场。
侥幸心理,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司机决定是否逃跑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当事件发生在偏远的地方,后来,肇事者会认为没有证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冒了风险。即使有证人,一些肇事者也利用了当前社会中一些人的心态,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并相信证人不会透露,相信证人不会报告。基于此,肇事者认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明事故的所有事实,掌握事故的所有证据,因此他们主观上相信事故无法被发现,并选择逃跑。
还有事故不严重,但害怕经济赔偿的畏惧心理,造成事故的车辆的程序是非法的,司机没有驾驶资格,或驾驶类型不允许按规定,车辆不购买第三方责任保险等。造成事故的司机害怕事故后的赔偿超出他的能力,害怕被法律起诉,所以他干脆一走了之。
逃逸是指驾驶员放弃对被撞者的营救,将被撞者置于危险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随时可能被其他过往车辆辗过。这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使肇事司机未能履行及时救援的法律义务,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因此,肇事逃逸交通事故,无论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还是刑事责任,都比不肇事逃逸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