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CS15EV是长安汽车为满足各大城市越来越严苛的摇号政策而推出的一款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价位在十万元左右的产品,属于电动车领域的入门产品,适用于日常市区内通勤。
该车车长4100mm,宽1740mm,高1630mm,轴距2510mm,一副标准的小型SUV身材,整体外观基于原型汽油版车而来,最大的区别之处是前脸进气格栅变为了全封闭式,前后车标引入蓝色元素。这样做是出于成本限制的考虑,无可厚非。
内饰部分也是一样,基本看不出与汽油版的区别,只不过仪表盘的显示内容由转速变为了电量剩余;档把也由原来的传统机械式档把换成了旋钮式换挡,看起来与该车电动车的科技氛围比较搭配。
空间方面无需担心,电动化的改造并没有让车内空间受影响,即使继续保留汽油版车型上的后排地板凸起,也是为了容纳更多的电池组以提供更长的续航能力。因此,前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感起码在空间方面没有打折,得益于原型车良好的设计,一般家庭用车对空间的需求可以满足。不过可能是因为定位于市内代步车,该车的座椅侧向包裹度不强,尤其是坐垫部分,可能对身材偏胖的人来说是个福音。
储物空间也是一样,全车该有的储物格基本都有,而且无论形状还是容积都比较合理,充分考虑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后备箱空间比较常规,亮点是两侧各有一个单独的储物槽,可以放置一些容易滚动的物品,是个很贴心的小设计。
动力方面水平比较普通,充电时间和续航时间都属于主流产品,如果主要用于市区代步,还是不错的备选对象。
CS15EV是基于汽油版车型衍生而来的纯电动车,外观内饰空间配置基本同汽油版一样,所以最大的区别之处在它的动力部分。
该车的心脏是一台永磁同步电动机,最大功率55千瓦,最大扭矩170牛米,这个数据在电动车中不算出众,特别是最大扭矩,基本是汽油机的水平,变速箱是固定齿比单速变速箱,采用旋钮式控制,取消了P挡,但增加了一个S挡,但个人认为这个S挡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更像是个宣传的噱头,电池形式为三元锂电池,容量43千瓦。使用专用直流充电设备进行快速充电时,45分钟可以由零到80%;也可以使用家用交流电设备进行慢速充电,由零到充满需要13个小时。
加速能力非常平庸,甚至可以用完全一个“慢”字来形容,经过多家汽车媒体人测试,0-100公里加速时间在17秒到18秒之间,在当今动辄跑进10秒,顶多12秒的加速时间世界里,确实属于慢的比较突出的,即使选择S挡,起步仍然十分乏力,不像其他电动车起步时扭矩十分强大带来的推背感,尤其是速度来到80公里时速以后,明显会感到乏力,无论如何踩油门甚至一直地板油,仍然没有什么改善。
电池续航能力方面,工信部给出的里程是300公里,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开出这个距离,SUV车型风阻大,大风天会明显缩短里程;夏季和冬天需要开空调,但是一开空调马上耗电量剧增,所以基本上续航里程在200公里左右。
目前为止,该车可选择余地只有两款车型,算上政府补贴以后,裸车价在11万到12万,应该算作电动车里面价格比较亲民的车型,但是配置方面,比起不到八万的汽油版顶配车型还是差了不少,后者上面有胎压监测、发动机电子防盗、定速巡航。这点也可以理解,毕竟目前来说电动车电池成本还是居高不下,厂商还是要在形式和配置之间做出取舍。
不过说回来,该车的配置也算不错了,配置有车身稳定系统,大尺寸中控屏幕、皮质座椅,还可以选装全景天窗,这样的表现和它的最终售价也还匹配,毕竟入门版本的卡罗拉价格比它还贵一些,并且还没有车身稳定系统。
车内空间不用担心,得益于SUV较高的离地间隙,它的电池组可以很方便地安置在车底,而不用想一些轿车那样挤占后备箱空间和车内空间。该车的车内空间基本同汽油版一样,就是有些坐姿偏高,有些正襟危坐的感觉,长时间乘坐的话很容易疲劳,这也是很多小型SUV的缺点,车身比较短,但还要足够的车内空间特别是腿部空间,所以就不得不减小后排座椅的靠背角度,让人“立着”坐起来,人为营造出一种腿部空间很大的感觉。
它的座椅质地很柔软,里面的填充物也很充足,但是座椅的形状不太理想,很平直,基本没有什么包裹性,也符合这个车的定位。而且前后排座椅的坐垫长度都很短,对大腿的承托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