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9 月1 日, 法西斯德国运用"闪电战"的手段, 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仅10 多天时间, 就使波军全线溃败, 27 天后首都陷落, 国家灭亡.这是希特勒"闪电战"在战争中的首次使用并获得成功.1940年4月9日,德军突突袭丹麦,丹麦不战而降;同日德国海军袭击挪威主要港口,挪威海军和海岸炮兵英勇抵抗,重创德舰队,但德军空降部队占领了挪威首都,4月14日英军在挪威登陆,6月10日挪威被占领。
5月10日,德军对荷、比、卢和法国北部发动闪电进攻,同日英法联军进入比利时,德军装甲部队从阿登山区突入联军纵深,联军溃退,14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卢森堡不战而降。英法联军败退到敦克尔克,侥幸逃脱。6月6日,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军迅速被打垮,德军进至巴黎,6月11日意大利对法宣战,22日法国投降。
1941年6月22日,德军不宣而战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突袭,德军首先轰炸苏联机场击毁苏军飞机上千架,继而夺取制空权,在空军的支援下,德军迅速突入苏联境内500~600公里,苏军损失30多万人。
向波兰进军是德国军队使用“闪电战”这一新战术的首次尝试;快速坦克兵团在战斗机的支援下深入敌国腹地,然后再由陆军去占领所征服的地区。德军的意图,是集中兵力打击敌人,争取速战速决,因为德国的军事准备不适合在多条战线进行长期战争。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必须通过对战败国的掠夺才能保证。
新的战术又在进攻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甚至法国时奏效。只用了五个星期,德国军队就进入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国签署了投降书。希特勒为此选择了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场所:康皮也涅森林中的一个火车车厢里,就是在同一个车厢里1918年11月1日德国不得不签署了停战协议。希特勒的意思显然是要以此“洗刷凡尔赛的耻辱”;希特勒作为“所有时代的最伟大的统帅”受到很多德国人的欢呼。没有什么,也没有谁能够阻止他前进。
希特勒遭到的第一个挫折,是对英国的进攻。尽管德国空军轰炸英国城市达数月之久,但却仍然无法摧毁英国人的反抗意志。希特勒命令停止了进攻,把矛头指向了他的真正目标:思想意识上的主要敌人苏联。
他虽然于1939年同斯大林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了他的“巴巴罗萨行动”:远征巨大的苏联帝国。看起来,他的闪电战术又获得了成功。到了10月,德国军队就已经在莫斯科兵临城下。但冬天却提前来临,德军的进攻受阻。和当年拿破伦军队一样,德军同样没有为俄国的冬天做好足够的准备;给养越来越困难,损失越来越严重。开始时遭到突然袭击的苏联红军开始了反攻。闪电战术随之破产。德军虽然在1942年夏再次有所前进,但到了1942至1943年冬天,三十万大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困。德军的败局已无可挽救,但希特勒却禁止他们投降;随之第六军团全军覆没。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了这次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德国军队开始了全线退却,尽管人们在德国仍在侈谈“最终胜利”。
入侵波兰,比利时...著名的入侵法国:绕过法国防线,直接进攻巴黎,跑的比英法撤退军队还快!入侵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