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绿色的映衬更能现出红色的娇嫩,与初春的寒冷相比,怎能不让人动心。赞美春天。
常常形容一种鲜明的对照,叫做“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一片浓重的绿海里,那鲜明的红色,分外的醒目和出挑,从视觉对比来讲,有一种聚焦的功能,这是比喻色彩的对比和人生某处的醒目。
唐宋由于农业经济发达,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一年四季,按照自然草木的规律,农业农时指导生活,这种生活向城市渗透,也带着浓郁的田园色彩,比如唐宋两朝都特别喜欢自然花草,无论男女按季节穿衣戴花,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
对于色彩的搭配和审美也极其讲究。有人讲究和谐,必有人讲求和谐中的出挑。红绿的搭配,有色彩饱满的大红大绿,亦有清新动人的浅粉轻绿,社会越繁荣,花样与层次感越多。
这首诗传说是王安石写的。王安石作为一个有责任心和家国感的官僚,有相当的政治敏锐。常年在基层工作的他,了解宋朝基层的民生,大量的土地财富为上层地主贵族所把持,他曾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贫民,而国家财政空虚,又面临北方强国的武力威胁。所以王安石主张快速的系统性变法,改造国家现有的经济结构,平衡国内的经济。
前面写景后面点题
万绿丛中一点红,感人的春景不需要很多。
是说春天的景色动人心脾,是因为她的早和独特,周围绿色的映衬更能现出红色的娇嫩,与初春的寒冷相比,人感到的是火热的感情,怎能不让人动心。
到了春天百花绿意盎然,含苞待放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的开放,远眺只看到枝头微微的红点。美丽的春色不需要太多的粉饰,仅眼前的景色就可以感觉到江山的美丽。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的心情特好,心情好自然景色就美了。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