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结构与经济状况

2025-05-19 17:46: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地质科学院目前由院部、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8个事业单位组成,拥有8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6个院级重点开放实验室;设有研究生部、博士后流动站,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8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和11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IRCK)、中国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质学科数据中心(WDCG)、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地质遗产北京办公室等国际地学组织及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全国地层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统计分布图

人员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人员编制数为2753人。2009年末实有人数3194人,包括在职职工1610人、离退休人员1584人。全院在职职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971人,占在职人员总数的60.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08人,占在职人员总数的31.6%。在职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18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5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7.2%。专业技术人员中包括:两院院士14人,研究员及教授级高工218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339人,中级职称人员385人,初级职称人员211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博士288人,硕士256人,本科368人,大专及以下268人,形成了以博士和硕士为主体、创新能力强、高层次人才密集的地质科技队伍。全院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编制1000人。在职职工中,有42人享受了政府特殊津贴,10人获得过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层次人选14人,5人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有40人进入“国土资源部百名科技创新人才”,32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

杨经绥研究员——2009年度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野外考察极地乌拉尔蛇绿岩和铬铁矿

吕庆田研究员——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在江西九瑞矿集区进行野外考察

尤海鲁研究员——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甘肃昌马盆地野外考察

张建新研究员——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野外考察露头

经济状况

2009年全院经济运行情况良好,2009年实现总收入10.21亿元,比2008年的8.26亿元增长了23.61%,事业费增加至1.84亿元,比2008年的1.45亿元增长了26.9%。2009年总收入是2000年的3.27倍,事业费是2000年的2.33倍。2006~2009年的修缮购置专项资金为2.307亿元,其中2006年度为8900万元,2007年度为2215万元,2008年度为5375万元,2009年度为6584万元,主要用于仪器设备购置与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改造及房屋修缮。通过修缮购置专项资金,大幅度改善了科研环境条件,购置了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成套仪器设备,显著提升了全院科技综合实力。

科技项目经费也逐年增长,2009年全院共承担科研项目909项,总经费达5.43亿元,比2008年的4.23亿元增长了28.37%。2009年科研经费包括:国家科技项目经费2.7亿元,占总量的49.9%;地质调查项目经费2.14亿元,占总量的39.4%;横向项目经费5817万元,占年度经费总量10.7%。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经费对比图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科技项目年度经费统计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