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上台后,为什么反对法西斯的侵略??

很急啊,快一点啊!!!!!
2025-05-22 00:25: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进入三十年代,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以后,法西斯德国成了欧洲的战争策源地,严重威胁着欧洲各国人民的和平与安全。

在如何对待法西斯德国的问题上,在英国统治阶级中有两种态度,当时英国有一个“克利夫登集团”,其中有《泰晤士报》的老板阿斯特及其夫人、前航空大臣伦敦德里勋爵以及尼·张伯伦、哈 里法克斯、西门、霍尔等英国政府要人及其幕后支持者。这个集团同德国银行家和工业家有财政经济联系,他们主张满足德国的部分需求,牺牲弱小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以安抚德国。这个集团是英国绥靖思潮的代表。英国统治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则感受到德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对英国的威胁,认识到它是英国的主要危险,主张对德采取强硬政策。温·丘吉尔就是这部分人的主要政治代表。

还在三十年代初,丘吉尔就预见到,希特勒上台可能引起可怕的后果,德国的重新武装对英国和欧洲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1930年10月,丘吉尔在同德国俾斯麦亲王谈话时说,他相信,希特勒或他的追随者一遇话当机会就会诉诸武力(3)。1932年5月,丘吉尔对英国下院提出了战争临近的警告。他认定德国将是英国最大的敌人,而法国则将是英国的盟友,因此,他坚决反对英国政府纵容德国重新武装的政策。

他认为,牺牲弱小国家不可能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欲望得到满足,只会使它变得更加强大,更加不可抗拒,因而对英国的威胁也就会更大。所以,他主张对德采取强硬政策。在德国吞并奥地利和策划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丘吉尔对张伯伦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种政策只能鼓励侵略,惟有联合法国、苏联和欧洲其他国家,才能制止侵略。1938年9月21日,即慕尼黑会议前不久,丘吉尔问伦敦新闻界发表了一篇有关捷克斯洛伐克危机的声明。他指出,如果在纳粹武力威胁下投降,不仅不会给英法两国带来和平和安全,反而会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加危险,“受到威胁的不仅是捷克斯洛伐克,而且还有一切国家的自由和民主事业。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换得安全,实属误见。”(4)慕尼黑协定签字以后,他对这个协定进行了严厉的谴责,详细地分析了它的危害性,并指出,“这不过是算帐的开始,这不过是以后每年还要递给我们的苦杯的第一口”(5),他把慕尼黑会议叫做“一次欧洲最大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