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乱改编的影视剧才叫败笔。而新修版的内容,却是金庸先生随着年龄与人生阅历的增加,心境变迁后,所希望表达的结果。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爱的死去活来。在他不需要她的时候选择离开;在他需要她的时候,选择追随。这种修改后的形象只会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与执着。而之所以绝大多数老读者表示接受不了,无非是因为一路走来,大家都把自己当做段誉来读《天龙八部》,整个人才会觉得不好了。但故事中的人物是给你读的,不是给你娶的。接受不了的读者,你们真的认为一个女人因为‘’自己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于是便退而求其次的去喜欢一个喜欢自己的备胎‘’这种设定适合王语嫣吗?金庸的女子,自然有金庸的侠骨。即便段誉贵为大理国王,得到的也不过是王语嫣的敬重。就像《白马啸西风》中李文秀结尾说的那句话"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另外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人生阅历之后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了,很多事经历过了添加进来,让书里的人物更饱满,比如:《倚天屠龙记》后记中,金庸写道: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在1976年金庸52岁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当年,金庸19岁的儿子查传侠,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身亡。张三丰待张翠山如儿子,张无忌是谢逊的义子,因为那时候他还不明,所以现在想来觉得 写的肤浅,才会萌生修订的想法。所以天龙八部最大的修改 最后王语嫣 离开了段誉回到了表哥身边,谁又敢说不是金庸先生这些年来心境的又一变化呢?所以,我觉得这个修改,对于读者来说或许有好有坏,但是对于金庸本人来说,是最精彩的。我非常喜欢最后这个结局,世事哪有那么多完美的结局呢,要想有个大团圆结局,那么萧峰也复活得了。
王语嫣结局的问题是人物性格变化圆不上,离开段誉也就算了,像追求长生不老容颜永驻前文根本没有铺垫,简直就是为了深度而增加问题。前文一直是三联版单纯但懂道理的少女形象,愿意为众人讥笑的麻脸说话,面对李延宗的威胁坚称要为段誉报仇,到了结尾忽然变成了黛玉加惜春的负能量合体。如果改应该从曼陀山庄出场开始大改性格以增加人物立体度,而不是结尾时基因突变。另外,我个人觉得这个强加悲剧结局本身对于通俗作品而言没有必要,段誉的最后一段剧情中失去了父母,同时伴随着解决慕容复和段延庆的主线剧情,真正离开父母接受国君重担,完成了成长,节奏已经是非常紧凑饱满,形象也趋于完整。与王语嫣的分手剧情无法呼应之前的任何人物刻画,也无法与主线情节有关联,观感上有不如无。
小时候觉得新修版拆散段誉和王语嫣十分残忍,而今却愈发赞同金老把王语嫣送回给慕容复的合理和正确。段誉再怎么殷勤,也只不过是一个更受青睐的备胎;而王语嫣也是冰雪聪明,当看到无量洞石像时也明白了自己原来也不过是段誉对神仙姐姐执念的寄托,她这才知道,原来她是她备胎的备胎。她推倒石像,不是因为吃醋,而是对因果轮回的恐惧和绝望。不得不说,新修版让天龙八苦更加深刻,都说求不得最苦,但求不得的,是段誉,而放不下的,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