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运动神经元病?

2025-05-15 06:42: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运动神经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它主要会损害脊髓前角和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以及锥体束。在临床上引起瘫痪,主要是因为上和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这种疾病十分的严重,患者在最后是在有意识但是却无力呼吸的情况下死亡的,也被人叫做渐冻人。下面一起来看看运动神经元的分类可以有哪些?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疾病多于40~60岁的人群中,并且还是隐袭发病,会出现单/双上肢/下肢无力和肌肉发生挛缩以及肌束的颤动甚至是萎缩。在发病的早期很多会出现上肢无力的症状。具有典型特征就是上、下神经元损害,并且还会同时影响颈到舌、咽、喉而导致延髓麻痹的症状,最后导致躯干和呼吸肌都受到连累,而危及生命。
进行性脊肌萎缩,大多数的患者还会出现一侧或者是双侧手部肌群没有力气和萎缩的症状,可以看到肌束发生颤动,肌张力也会明显的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是消失,严重的患者还会呈现出爪形手。肌萎缩和肌无力都会可向上发展,感觉神经不受累,少数患者下肢可出现症状。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这种是比较少见的类型,运动神经元变性并且只是限于上运动神经元而下运动神经元不受到连累。很多是从下肢起病的,主要会表现表现为双下肢对性肌无力、僵直的症状。

回答2: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后一名称英国常用,法国又叫夏科(Charcot)病,而美国也称卢伽雷(Lou Gehrig)病。我国通常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混用。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所谓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回答3:

上、下运动运动神经元病混合型。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缩,以致抬头不能,呼吸困难,卧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岁间发病,约5~10%有家族遗传史,病程进展快慢不一

回答4:

运动神经元病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征临床表现是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一般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不受累。根据累及的范围不同,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进行性肌萎缩,原发性侧索硬化。”

回答5: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类神经退化性疾病或者叫神经变性病,它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运动神经元细胞的减少和凋亡状态。运动细胞分两大类,一个是皮层细胞,主要是额叶皮层的细胞。第二类是脊髓的运动细胞,主要脊髓前角的细胞和侧角的细胞。它发生之后最明显的症状是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