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在沙苑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感觉上高欢应该可以很轻松的赢下来才对。
2025-05-21 22:00:3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南北朝末期两大军阀高欢(贺六浑)和宇文泰(黑獭)之间的争霸战争,南北朝的战争尤以这两人的较量最为精彩,双方互相攻伐,许多战役堪称经典,当时高欢掌东魏大权控制关东地区(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一带),宇文泰掌西魏大权控制关西地区(今陕西,甘肃一带),两人都有一统天下的野望,因此二虎必有一争.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高欢与宇文泰的东、西魏战争自小关之战开始,揭开了序幕。

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正月,东魏高欢西征,占据了汾水入黄河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继续沿黄河河套南下,抵达蒲坂(今山西蒲州)。蒲坂是自古以来兵家西进、争夺潼关(今陕西老潼关)的运兵渡口,高欢令前军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三座,直逼长安。

高欢这次伐宇文泰,兵分三路,除自率中军之外,用先锋窦泰攻占潼关,派大将高敖曹驱兵南下,直取洛州(今陕西商县),然后西进,形成南北夹攻长安之势。

宇文泰当时带兵从广阳南归长安,得到高欢东侵的军事情报,忙召集军中将帅,商量对策。宇文泰分析战情道:“如今高欢分三路互为犄角之势向我们逼来,又大造浮桥,显示出不惜一切从蒲坂渡河的姿态,目的就在于引诱和牵制我军主力与他在黄河两岸相持。而他的先锋窦泰则可以趁我风陵兵力不足的机会,强渡黄河,攻占潼关要塞,将我军控制在关内,围而歼之。 高欢自从起兵以来,总是派窦泰担任先锋,窦泰手下兵精卒锐,屡屡获胜。正因为此,便生骄傲之心,以为无人敢敌。自古道‘骄兵必败’,我这次就要先打窦泰,等窦泰一败,高欢不战自败,何须费力!”众将帅提出质疑:“高欢离我们近,窦泰距我们远,舍近而击远,若有差错,让高欢主力过了黄河,我们悔都来不及了!”宇文泰满有把握地说:“不必担心!我准备用精兵突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掉窦泰,此举万无一失。退一步说,即便高欢真的过了黄河,我军也不过暂退霸上(今陕西临潼)而已,仍可拱卫长安不失。”宇文泰怕众将帅心中不踏实,又说:“高欢这次大军压境,以为我们兵力弱小,只能防守,根本没想到我反要袭击他的精锐前锋,再加上他一时得逞,有轻慢之心,乘此机会攻打,何往而不胜呢?他虽搭造浮桥,那么多军队也不可能一下子全渡过来,至少需要五天时间,这时我早已把窦泰消灭了。”宇文泰这一作战方案,得到了他的从子直事郎中宇文深的全力支持。

宇文泰定下方案,军队也回到长安,然后故意放出风来,谎称“东魏攻伐,军威正旺,一时难以抵挡,不如退守陇右(今甘肃东部)暂避锋芒,再作计较。”还故意做出引军西退的样子,麻痹高欢。第二天,宇文泰拜别文帝元宝炬,率领精兵悄悄折向东方,衔枚疾走,沿渭水直奔潼关左边的禁谷,地名小关。窦泰此时已经占了潼关,闻宇文泰军突至,自恃骁勇,赶忙从风陵渡过黄河前进。宇文泰选择了牧泽这一有利地形,四面埋伏,引诱窦泰进入泽中泥淖地重围。窦泰铁骑不得驰突,西魏军万弩齐发,窦泰军死伤大半,窦泰自己身上也中数箭,料知无法脱围,自刎而死。

高欢得到消息,如雷震耳,惊愕不已,大恸,几乎晕倒,只好赶快拆掉浮桥,撤回军队,并急令高敖曹从上洛一线退兵。宇文泰以弱胜强,出奇兵一击定大局,首战告捷,取得了东、西魏交锋的第一次胜利。

小关之战是宇文泰打的最精彩的战役,当时西魏的压力非常大,立足未稳,兵力薄弱,宇文泰的威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众人都看着他有什么良法,从会议决策时我们看到,众人并不支持他的做法,这时的西魏,确实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稍有不慎则满盘皆输,宇文泰此时显示出了英雄气质,他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做法,承担了很大的责任。集中使用优势机动部队专攻一路的做法,管它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挫敌锋芒,一战而胜。小关之战堪称古代运动战的典范。

同年,东、西魏又爆发了沙苑之战。这年八月吉日,宇文泰率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侯莫陈崇、李远和达奚武等12员战将伐东魏,兵至潼关,宇文泰誓师道:“这次出兵,奉天威,诛暴乱,全靠众位将士,你们要整顿好武器、战马,作好血战的准备,不准贪财轻敌、凶暴逞威,遵守的有赏,违令的杀头!”旋即派于谨为东征先锋,当天就攻下盘豆(今河南阳平西北),活捉东魏守将高叔礼。第二天,又攻破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城,俘获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恒农守将高千及守军8 000多人,一时威震敌胆,周围的宜阳(今河南韩城)、邵郡(今山西古城),望风而靡,纷纷归降。

高欢见来势凶猛,心中大惊,于是调集鲜卑主力10万朝蒲坂进发,另派大将高敖曹率3万人在黄河以南阻截宇文泰,其实,宇文泰东征只是虚晃一枪,他是因为关中粮荒严重,而东魏在恒农城储有大量积粟,这才前去武装“就食”,等高欢兵马赶到,他已住了50多天,满载而归。

高欢吃了亏,气恨交加,干脆挥军从蒲坂津渡过黄河,再过洛水,将10万大军屯扎在许原,要找宇文泰报复。宇文泰由于当时手中只有1万兵马,敌我兵力悬殊,于是向众将问计,部将宇文深说:“高欢在黄河以北甚得众心,他虽乏智谋,而人皆听命,若是安分守土,要打他还很不容易。如今驱兵西征,让鲜卑人相互攻杀,实非众愿,难以齐心。只因窦泰被斩,又失积粟,丢了面子,含愤而来。这是‘忿兵’,一战可擒。”宇文泰深以为然,当即率精锐轻骑从渭水南岸渡到北岸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县南),距高欢大军60里安营。大将李弼又向宇文泰建议:“敌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处东面10里有渭曲,可据以待敌。”宇文泰觉得有理,将军队推进10里,背水分东、西列阵,李弼指挥西边方阵,赵贵指挥东边方阵,都埋伏在芦苇丛中,以鼓声为令,操戈待敌。十月二日申时,东魏大军兵进渭曲,明知西魏兵少,毫不在意,乱嚷嚷往西边方阵闯去,宇文泰见敌军已至,击鼓催战,于谨率兵迎敌,李弼、赵贵伏兵顿起,李弼的铁骑横击东魏主力,将高欢大军截为两段,不能照应,高欢大将彭乐肠子都被挑了出来,还在力战,结果东魏大败,高欢连夜跨骆驼逃往黄河西岸,抢得船只渡河,其余几乎全军覆没。

沙苑一战,宇文泰虏敌7万,获粮草辎重无数,全胜而归,从俘虏中选留2万人补充军队,其余则全部放回,用以分化高欢。李穆见高欢已吓得魂飞魄散,建议乘胜追击,宇文泰怕高欢反扑,主张“穷寇勿迫”,带兵返回渭南。为纪念这次战役,宇文泰命令士兵每人种树一棵,以旌战功。

沙苑战役的意义在于彻底断绝了高欢吞并西魏的可能,奠定了宇文泰的权威地位,战后他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政治威望与日俱增,此后双方以拉锯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接着便是河桥之战。西魏沙苑之捷后,士气高昂,主动出击,进入外线作战,一举攻下了河东的蒲坂和洛阳的金墉城。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 538年),东魏大将侯景夺回金墉,烧毁了洛阳内外大量官寺民居,西魏文帝元宝炬和丞相宇文泰本来要到占领的洛阳去祭扫先帝陵园,见侯景攻打金墉,宇文泰亲率大军前往救援,前军到谷城(今河南新安县东),击杀了东魏前锋莫多娄贷文,侯景见西魏大军来援,撤围引退。宇文泰率轻骑追至河上。侯景北据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依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布好阵势,与宇文泰对仗。两军交锋不久,宇文泰坐骑被侯景射中,狂奔不已。都督李穆紧紧跟护在宇文泰身旁。宇文泰被掀下马,左右皆散,东魏兵马追来。李穆用马鞭抽打宇文泰,骂道:“陇东军士,你的主人跑到哪里去了,你还在此逗留!”东魏兵听得此言,不怀疑是贵人,遂舍之而过。李穆以马授与宇文泰,与宇文泰逃回营中。侯景初胜,以为西魏军远去,不会再来。不料西魏大军如潮水般涌至,侯景来不及布阵,就被西魏军打败,士卒溃散,侯景自己也拨马遁逃。只有高敖曹自恃勇敢,与宇文泰鏖战,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单骑投河阳南城。河阳南城守将高永乐与高敖曹有隙,闭城不纳。高敖曹躲在桥下,被西魏追兵杀死。高敖曹是东魏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在东魏武装力量集团中的地位仅次于高欢,是著名的猛将。他是汉人,当时鲜卑人对汉人的态度非常傲慢,但在高敖曹面前却不敢放肆。高欢对部队讲话,总是用鲜卑语;如高敖曹在列,就改用汉语。此次东魏军被杀得大败,落水而死者多达万人,15000兵士被俘。

高欢闻知侯景战败,高敖曹被杀的消息,如丧肝胆,亲督大军,前往争洛,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那天大雾弥漫,阵线很长,首尾远隔,从早上打到下午,战至数十合,双方犬牙交错,已经分辨不清对方了。西魏左右翼独孤信、赵贵战斗不利,又不知主帅所在,茫无头绪,以为打了败仗,弃军逃跑,后军李虎、念贤等也跟着逃跑。西魏阵线已乱,宇文泰只好放火烧了营寨,留下长孙子彦守金墉,自奉宝炬西归长安。在回撤的途中,宇文泰又攻下了恒农城。这一次双方打了个平手。

双方经过五年的相持,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再燃战火,这就是著名的邙山之战。战争的起因是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之妻为高欢之子高澄调戏,高仲密怀恨在心,投降西魏。宇文泰率诸将接应,向河桥南城进围。高欢闻高仲密叛变及宇文泰来犯,亲率十万大军至河北抵御。宇文泰军退居瀍上,令军士驾舟,在上流纵火,想烧毁河桥,阻止高欢军渡河。东魏将领斛律金,派行台郎中张亮,用小船百余艘,拦截敌船,用铁链横河,系以长锁,钉在两岸,使敌船不能靠近,保住了河桥的安全。高欢军过河,占据了邙山有利地形,数日不进,以逸待劳。宇文泰将辎重留在瀍曲,乘夜色,率精锐奔四十里偷袭高欢军,被高欢军侦骑探到,高欢整阵迎战。候至黎明,泰军果到。高欢将领彭乐,不等泰军列阵,便率数千精骑,猛冲过去。泰军大败而逃。高欢军穷迫不舍,追于瀍上,宇文泰弃营再逃。西魏侍中大都督临洮王元束、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巨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詹事赵善等俱被俘,士卒死伤近六万余人。

东魏大将彭乐急追宇文泰,宇文泰对他说:“你非大将军彭乐么?痴男子,试想今日无我,明日岂有你么?何不急速回营,收取金宝?”彭乐闻言,也觉有理,遂放宇文泰逃生。彭乐回营,有人告发他纵宇文泰。高欢大怒,拔出佩剑,按住彭乐的头,三下三举,终未杀他,说今日饶了你,你要自知从前的错误,效力赎罪。彭乐连声遵令。因为宇文泰还活着,高欢不敢轻易杀死军中骁将。第二天,两军再战,宇文泰令西魏大将贺拔胜率三千勇士直捣高欢本阵,高欢左右尽死, 狼狈逃窜,险些没于阵中,宇文泰的西魏中军、右军联合击败东魏,俘虏高欢所有步兵,而左军失利,西魏最终战败,只得引兵退回关内。

邙山之战虽败,西魏耿令贵、王胡仁、王文达等三名将领仍因功受赏。宇文泰从此广泛招募关中豪强充实军队,并创立府兵制,藏兵于民,一旦需要随时可以调集。同时改革官制,使实力大大加强。

事隔三年,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又爆发了玉壁之战。这年十月,高欢再次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的玉壁(今山西稷县西),要拔除西魏在汾水下游的重要据点,高欢昼夜不息地组织攻城,一面在城南筑起土山,又挖了十条地道。西魏守将韦孝宽坚守不出,并筑起了比土山还高的楼台,居高临下,以防爬城。又挖了长堑,连接东魏的地道,在堑外堆积柴火,在地道上放火,使东魏兵不敢从地道进攻。高欢用攻城丰撞城,韦孝宽就用布做成幔子。攻城车驶向何方,布幔就随之张开,风鼓布幔,使攻城车失去效用。高欢命士兵手执竹竿,上缚松麻,灌油加火,一面焚布,一面烧楼。韦孝宽用长钩钩竿,钩上有刃,割了松麻,竿仍无用。高欢再挖二十条地道,中施梁柱,纵火燃烧,柱折城崩,韦孝宽积木以待,见有崩陷,立即竖栅,高欢军仍不得入,苦攻了五十多天,士卒战死及病亡者约计七万人,尸首埋成一座小山。高欢“智力皆困,因而发疾”,只好解围而去。西魏获得了保卫战的胜利。回到晋阳不久,高欢就病故了,时年五十二岁。

玉璧一战,是南北朝历史上最艰苦的攻城战役。高欢用尽当时所拥有的一切攻城技术,却始终不能破城。这一方面是西魏守将韦孝宽在防守上很有谋略,玉璧城中兵民团结一致;另方面是由于高欢选择冬日攻城,气候寒冷,士兵又缺衣少食,给攻城战造成许多客观的困难。

高欢病亡后,侯景叛降,东魏由高欢之子高澄接掌大权,双方仍时有攻战,西魏趁侯景之乱取得东魏的颖州等地盘,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 年),东魏高澄以10万兵攻打颖州(今河南长葛县东北)一年,双方死伤无数,后以水淹此城,才得以攻下。但东魏名将慕容绍宗于此阵亡,守城的西魏名将王思政投降东魏. 这时,侯景乱梁,南朝衰颓,东西魏两虎这才罢战,转向梁朝扑食去了。

回答2:

拓跋珪386年建立北魏后,经过其子孙们的东征西讨和励精图治,加上后来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大力改革,国势延续了将近150年,使得我国北方地区的老百姓相对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不料最后于公元534年被两大权臣高欢和宇文泰分裂成两部分,宇文泰一部称西魏,定都长安,高欢一部称东魏,定都河南临漳。高欢依仗东魏地大人多,屡屡侵犯西魏,老找西魏宇文泰的麻烦,宇文泰被惹毛了,派重兵驻守要塞潼关,高欢两次进攻潼关都没有得手。宇文泰对于高欢频繁侵犯西魏大为恼怒,亲自率领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怡峰、刘亮、王德、侯莫陈崇、杨忠、李远和达奚武等12员战将领兵到达潼关,打算东征高欢,灭灭高欢的嚣张气焰,老虎不发威,你高欢还以为我宇文泰是病猫呢,12员大将率领的大军所向披靡,很快占领了东魏的大粮仓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城,俘虏了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恒农守将高千,守军8000多人全部向宇文泰投降。此时适逢西魏遭遇百年未遇的大饥荒,不要说老百姓,就是宇文泰的军队也一个个饿的前肚贴着后背,这下打下了大粮仓,宇文泰就传令全军,饱食十天就地休整,顿时西魏军中一片兵欢马跃,生机勃勃之景象。这边高欢气的不得了,这还了得,我只不过打了你宇文泰两次潼关,你倒变本加厉打到我家门口来了,立马紧急动员东魏大军20万由高欢老大亲自统帅浩浩荡荡讨伐宇文泰,自壶口向蒲津方向进发,企图把宇文泰合围在渭河傍边沙苑一带聚而歼之。高欢派了高敖曹率领三万军队包围了恒农城,其余主力赶往沙苑与宇文泰主力进行战略决战,看来这次高欢同志是玩真的了,有不把宇文泰灭了誓不罢休的架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宇文泰看高欢气势汹汹地赶过来了,马上撤出恒农城,向西渡过黄河,向西魏老巢撤退。高欢紧追不舍,要渡河追击宇文泰与其决战。这时高欢手下有几个明白人就提出来这样做不行,其中就有一个侯景(后来活活饿死梁武帝萧衍的那位),他提出应该兵分两路,一部主力渡河与宇文泰决战,一部主力做随后策应,这样万一决战失利,后边的可以相机进攻或掩护前军有序撤退。这种策略对于兵力占绝对优势的高欢军(兵力对比10:1)是一着进可攻,退可守的稳棋,无奈高欢正在兴头上,非要全部上去与宇文泰决战,另外高欢的另一个参谋向高欢提了一个更好的建议,他认为高欢只要扼守各个交通要道,控制各个粮食基地,采取清壁坚野的方针,把宇文泰饿困在沙苑一线,然后趁其饿疲无力时发起总攻,全歼宇文泰军。可以说此计对于高欢同志可以说是上上策,并且还不用死多少人就能取得大战的全胜,可在兴头上的高欢同志太刚愎自用了,根本就不理会这条良策,就这样高欢把这绝好的打败宇文泰的两次机会给白白浪费了,带着他的二十万大军走向了死亡之路。
宇文泰这时心里七上八下,他最担心就是高欢对他进行长期围困。所以他立马急令西魏各地将领迅速救援,但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这1:10的大难关目前还得靠宇文泰自己想办法挺过,所以他紧急召开高级将领军事会议,会上主张后撤的将领占绝大多数,大家都认为1:10的兵力对比要击败高欢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时领导宇文泰发话了,领导的眼光就是不一样,他的眼光着眼于整个西魏大局,他认为如果我们现在一撤退,虽然可以保住我们的性命和这2万来人的军队,但高欢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占长安,那西魏就彻底完蛋了,要想东山再起可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宇文泰坚持在此地待机拖住高欢,待援军来到与其决战的策略,但响应者寥寥无几,正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叫宇文深的猛将就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高欢此次受到我们占领他的大粮仓刺激怒而用兵,就是兵书上所忌的‘忿兵’,属于一时意气用事头脑发热的那种,我们可以趁此反常杀将过去,活捉了高欢老匹夫。
他的眼光极毒,一下子看准了高欢的软肋,不得不佩服,更重要的是他这一提议,马上坚定了宇文泰即将动摇的在此地与高欢周旋的决心,宇文泰钢牙一咬,下定决心,老子今天豁出去了,就这么干吧,他向各位将领做足了思想动员工作以后,命令大军渡过渭水,离高欢主力只有50里地的沙苑驻扎下来,派出侦察兵详细侦察前方战场地形地貌,看看有什么可以埋伏和搞突袭的有利地形,侦察报告很快就到了宇文泰手上,报告上说前面一马平川,无遮无挡,只是前方10里处有片大沼泽地,上面芦苇特多,可以设伏兵,但现在正是深秋(公元537年十月,注意是中国的农历),气候干燥,怕高欢火攻,那埋伏在沼泽地芦苇丛中的伏兵都得被烤成烧鸡了。宇文泰思前想后,难以下定决心,后来一想没有比这更好的法子了,高欢火烧不火烧,也只有听天由命了。便咬牙将主力埋伏在沼泽地芦苇丛中,另外派了一支小部队充当诱饵,引诱高欢到伏击圈来,一场豪赌正式开始。
豪赌归豪赌,前戏宇文泰还得把他给做足了。他首先派了三个富有侦察经验的侦察兵伪装成高欢军的下级军官混进高欢军营去摸底,这三个老侦察兵象逛市场似的在高欢军营溜达了一圈,传过来的消息使得宇文泰稍微安心了一点,消息是:高欢军一片求战声,并且人人争先,有的将领为得到前锋的使命还咬破手指写请战血书哩。鉴于此种情况,宇文泰紧急指示用作诱饵的部队做足引诱功夫,必要时可以假戏真做,多死几个人无所谓,关键得把高欢骗到沼泽地伏击圈里来,要是高欢能到这里来。那么这战役就已经赢了一大半了。宇文泰前军接到指示,像模像样的同高欢的前哨部队打了一场,别说还下了真功夫,后来高欢军越来越多,宇文泰前军的人死了大半,才向后撤退,这场戏可是做足了,骗得高欢信以为真,他认为如果对方来引诱也犯不着这么拼老命吧,于是高欢同志大手一挥,全军出动追歼宇文泰。此时高欢手下的头脑清醒人士提出且慢,恐怕其中有诈,要不先用火攻把沼泽地的芦苇烧光了再前进,这样安全。本来此计特毒,放火烧芦苇宇文泰铁定完蛋,他最最怕的就是这么一招呢,不料那个侯景不知出于何种意图,竟说用火烧死了宇文泰没啥意思,得活捉宇文泰才好,这话正说到高欢同志的心坎上,高欢想,我人比他多10倍,要是用火烧,胜之不武,我高欢以后还这么在江湖上混。一想到这里就失去了理智,一失去理智就立马命令全军快速前进,向宇文泰发起总攻。宇文泰当作引诱的前军一见高欢军黑压压的一大片朝沼泽地蜂拥而来,知道他们的战斗任务已经完成,就调转马头,疯狂向沼泽地狂奔,高欢一见宇文泰前军狂退,立马命令加快追击速度,很快就追进了沼泽地,由于高欢军的骑兵比步兵跑得快,在加上追击时大家为立功受奖争先恐后,跑到沼泽地时已经不成战斗队形,指挥系统也跟不上来,这在高欢跑进沼泽地环目四顾纳闷的当口,只听一声炮响,沼泽地芦苇丛中飞过来密密麻麻的箭羽,一下子把高欢军射的人仰马翻,找不着东南西北,他们还每醒过神来,又听见一声炮响,四周呐喊声四起,无数宇文泰军队包括骑兵和步兵冲将出来,他们胆战心惊地躲在芦苇丛中等了好久了,这一下子来了个总爆发,爆发力相当惊人。宇文泰躲在芦苇丛里敲鼓助阵,鼓舞士气,他的手下将领们玩命拼杀,左右冲突,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产生。
最突出的就是西魏名将李弼的弟弟李标,他以他哥哥为榜样,由于其个子矮小,又坐在披着重甲的战马上左砍右劈,使得高欢军士兵找不到打击目标,这一下对高欢军心理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打击,宇文泰看到李标的英雄表现,深受感染,大为激动,不顾年事已高使出浑身气力把战鼓擂得震天价响,西魏军一看主帅如此玩命,个个奋勇争先,杀得东魏军呼天抢地,哭爹喊娘,狼狈鼠窜。此时高欢深陷重围,正要被宇文泰部队活捉时,东魏的英雄出来了,大将彭乐打得凶悍无比,在马上被人把肠子都给刺出来了,可这老兄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用手把肠子往肚子里一塞,抡枪拍马上前护住高欢同西魏军再战。高欢此时彻底崩溃了,傻乎乎地呆在原地不动了,此时高欢想自杀的心思都有了,亏得手下斛律金用刀刺高欢坐骑的屁股才将高欢拖离战场,落荒而逃。[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此战高欢军总共17万大军光死伤就有8万人,高欢侥幸逃脱性命。此战后东魏一蹶不振,并且彻底断绝了高欢企图吞并西魏的野心,双方实力悄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己做了皇帝,是为北齐,后来高洋的北齐被老冤家宇文泰儿子建立的北周所灭,最后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通过杨坚的文韬武略终于在公元588年再次统一了中国,从此自西晋末年动荡不安达300年之久的分裂时期终告结束,我国又进入了一个大一统的黄金时代.

回答3:

人心不齐 判断失误 不善攻击人的心理

回答4:

人心不齐 判断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