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提倡诗歌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苏轼在《与侄简书》中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其强调的平淡之美,是由“气象峥嵘,彩色绚烂”的秾艳发展、淡化而来,也是对雄奇、绚丽之美的超越,既是创作上的一种更高境界,更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要想诗作具有平淡的风格,首先要求作者是具有超然、淡泊情怀的人,这可以从其对陶渊明、柳宗元诗歌的评价中感受得到。
在《答谢民师书》中曰:“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①(P.267)诗人崇尚自然之诗风,便要求诗文创作师法自然,如行云流水,无所滞碍,以平易流畅的语言自然流出于胸底笔端,了无人为雕琢痕迹,且意蕴深远。诗人反复以行云流水喻诗言语之道,正反映了其对自然美艺术风格的推崇和喜爱。
苏轼以词出名
东坡居士推崇的这种平淡风格是其经历所致。早年的东坡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所追求的也许就是这种平淡的境界。时至黄花之变,心中难免抑郁愤懑不满,难保平静,也许苏老先生有生之年再也不能一问平淡之境,故推崇此种诗境与其很多诗风都不和的原因就这样产生。所以大多我们阅读苏轼的诗偏偏感到气势昂扬之余有一股追求淡然的清流慢慢流淌于我们心中,也许,这种追求的蕴含至理反而使东坡的诗难以被解读其中意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