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墓前跪着的三个人分别是马岱、杨仪、诸葛亮。
一、魏延与杨仪互相看不过眼,诸葛亮与魏延也是经常意见不合。
魏延在蜀汉后期是一位大将,为蜀汉立下无数功劳。魏延刚开始投靠刘备时,当时诸葛亮就跟刘备说,魏延此人有反骨,日后必反,主公不能用他。但是刘备并不听信诸葛亮的话,他觉得魏延这人非常有才能,将来必然是一位猛将。诸葛亮仅凭自己看相的本事就要决定魏延的未来,这便是魏延与诸葛亮矛盾的开端。
后来刘备死后,诸葛亮虽然重用魏延,但是事事防备着魏延。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魏延想要自己带一队人马直接攻取长安,但是这个建议被诸葛亮否决了。诸葛亮认为这过于冒险,但是魏延认为诸葛亮过于稳重,也认为不知道自己的才华。魏延当时在蜀汉是位高权重,也就在诸葛亮面前低调下,在别人面前都是威风凛凛,蜀汉众人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唯有杨仪不吃他那套,两人敌对,日子久了,两人矛盾也越来越大了,最后到了生死之仇。
二、魏延之死与诸葛亮有关。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没想到在途中诸葛亮病重了。这个时候诸葛亮便召集杨仪费祎姜维等人来商议事情,说,我死后,你们就带着我的遗体撤退回去,让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肯就随他。诸葛亮不久后就病故了,这个时候费祎就去探魏延口风,果然魏延不听诸葛亮的命令,说诸葛亮死了还有魏延在,怎么可以因为一个人的死而影响北伐事业呢。
后来便是魏延听闻杨仪准备撤退,魏延自己就先撤退,然后魏延上报朝廷说杨仪造反,而杨仪也上报说魏延造反。刘禅就懵了,这个时候蒋琬说杨仪是不可能造反的。于是派兵去大魏延。最后魏延身死。但是在《魏略》中,诸葛亮也给魏延下了一道命令,说我死后你魏延继承我的位置。
也就是说诸葛亮下了两道命令,一边让杨仪继承他的位置,一边魏延继承他的位置,这不是让两人窝里斗吗?所以说魏延的死有可能就是诸葛亮算计的,他利用杨仪与魏延的矛盾从而设计了两人。
魏延墓前跪三人:马岱和杨仪,最后一人你绝对想不到
还有一个是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是天生反骨,对他很不看好。但刘备却对他委以重任。
另一个是诸葛亮,因为魏延的死是诸葛亮没有安排好接班人而导致的。
魏延的墓前跪着三个人,一个是马岱,一个是杨仪,另一个是诸葛亮,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评价从刚开始就是天生反骨,但是刘备还是非常信任魏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