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怎么死的?

2025-05-23 12:18: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朱元璋是病死的。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扩展资料:

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展开的一场决战,更是一场规模空前激烈的生死大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公元1363年,朱元璋带领20万兵马与陈友谅带领的65万兵马在鄱阳湖展开对垒。但是双方势力差距太多,陈友谅不仅兵马遥遥领先于朱元璋,在装备方面陈友谅更是碾压式的存在。陈友谅战船可以用巨舰来形容,气势逼人,《明史》记载“望之如山”。

而朱元璋的战船大多是捕鱼的渔船,根本无法与陈友谅的巨舰正面对抗。大战之初,朱元璋连连败退,毫无还手之力,更是死伤惨重。后来,朱元璋听从属下的建议,利用小船灵活的优势,选择打“游击”和“突袭”等打法。

此举虽然略有成效,但是战斗依然是胶着状态,毕竟装备优势太大。不过还好明朝第一将徐达挺身而出,率领人马,艰难击败陈友谅的前锋,并且缴获一艘陈友谅的巨舰,但是朱元璋的人马也死伤惨重。

陈友谅方面也不甘示弱,此时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仅带着三艘战船,直奔朱元璋而去,势要取朱元璋项上人头。张定边虽然孤军深入,但是实在勇猛无比,一路击败朱元璋各路将领,朱元璋军队竟然硬生生被他冲成两半。若是朱元璋没用替身,朱元璋就死了。

后来张定边被常遇春射伤后,竟然还成功逃脱了。再后来,朱元璋和陈友谅竟然再一次上演了“赤壁之战”。陈友谅为了免于朱元璋小船的骚扰,选择用铁锁把巨舰连接在一起,直接向朱元璋的军队撞去。这一行动又一次让朱元璋损失惨重,眼看这朱元璋再一次节节败退,情况十分危机。

就在这时竟然真的起风了,如同“赤壁之战”一般。朱元璋让士兵驾驶着渔船,在船上装满火药等易燃物品,逼近陈友谅的巨舰,顺风放火,风急火烈,火势迅速蔓延。一时之间,整个鄱阳湖,火势滔天。《明史》记载当时的场景:烈焰飞腾,湖水尽赤。

顷刻间陈友谅损失数百艘巨舰,并且陈友谅的军队死伤过半。这一场火攻,瞬间改变了战场的局势,朱元璋由劣变优,反之陈友谅由优变劣。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这样陈友谅还是有一战之力。但是陈友谅此人过于薄情寡义,对于手下的将领漠不关心。

朱元璋利用这一特点,选择收拢人心的措施。这一措施直接让陈友谅军心涣散,纷纷投降于朱元璋,即便留下的士兵,也毫无斗志。双方经过1个多月的对峙,最终陈友谅被困于湖中,弹尽粮绝。陈友谅选择孤注一掷,冒死突围,在突围的过程中中箭身亡。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实力大增,当时的天下已无人能阻止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回答2:

七十一岁,在皇帝中也算高寿了,中国古代皇帝那么多,能活过70的寥寥无几。

回答3:

他是病死的原文: "二十年,平辽东。至二十二年,基本统一全国。在此期间,颁行军律,整顿屯田,筑城备倭,并在全国建立都司、卫所制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终年71岁。"

回答4:

。1398年6月24日,71岁的朱元璋驾崩,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回答5:

朱元璋 病死的,二十年,平辽东。至二十二年,基本统一全国。 终年71 岁生老病死,人之常理。朱元璋从皇觉寺的小和尚到起义军头领再到鄱阳湖打败陈友谅,再到驱逐北元,统一中国,是一位不世出的优秀将领,政治家死于洪武三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