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没有惩治老赖的法律

2025-04-22 16:32: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国家有惩治老赖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人民法院采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扩展资料:

对方借款不还,属于借贷纠纷,法院判决生效后就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了。这包括两个期间,一个是诉讼审理期间,一个是强制执行期间。

一、审理期间,一般程序6个月。

借款的债务纠纷,如果债务人找不到了,那么法院传票必须以公告形式送达,需要进行公告,公告期限需要60天。普通审理程序时间是6个月。

二、执行期间,一般也是在6个月内执行完毕。

一审案件审理结束后,15日内对方不上诉,判决就生效。生效判决可在2年内申请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注意请在判决书生效2年内务必申请强制执行。

回答2:

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第二百五十四条,人民法院采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扩展资料:

惩治老赖方法——曝光信息:

在济南火车站广场大屏幕上,24小时循环播放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合肥市蜀山法院将40多名“老赖”送上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大屏幕进行曝光……全国不少地方在公共场所大屏幕播放“老赖”信息,加大对其施压力度,解决“执行难”。

而电子大屏幕只是曝光“老赖”的方式之一。为督促“老赖”履行生效判决义务,全国法院还通过各种方式公开曝光“老赖”信息。

比如,德州一家法院将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投放在多场电影放映前的“广告”中进行曝光。湖南浏阳市法院通过农村广播“村村响”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广东一法院除了在法院公告栏张贴公告的传统方式外,还与当地三大网络平台合作,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同时曝光,并通过该院官方微信发布“老赖”敦促执行公告。南宁市兴宁区法院利用微信朋友圈可以投放广告的功能,以“老赖”的住址等身份信息为目标条件,精准推送“老赖”名单。

这些被曝光的内容包含了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真人照片、身份证号、履行情况等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惩治“老赖”四招式: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回答3:

第一、通过法院诉讼仍不还钱,可以拘留罚款,
《民事诉讼法》第第一百零二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如果查明对方有能力仍不履行判决义务,可以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控告他犯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第三、如果确实没有能力履行判决义务,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限制其高消费,督促还债

回答4:

第一、通过法院诉讼仍不还钱,可以拘留罚款,见《民事诉讼法》第第一百零二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如果查明对方有能力仍不履行判决义务,可以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控告他犯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第三、如果确实没有能力履行判决义务,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限制其高消费,督促还债,楼上对此有清晰阐述,不再重复

回答5:

改了一下
据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14日对外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
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这个总共12条的司法解释,为人民法院破解“执行难”,惩治“老
赖”高消费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规定》明确,凡是被执行人有拒不申报财产或者申报不实、拒不配合法院查找财产等
消极履行的行为、规避执行的行为或者抗拒执行的行为,法院可以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规定》中列举了8类被禁止的具体高消费行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
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
进行高消费;(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四)租赁高档写字楼、
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六)旅游、度假;(七)子女就读
高收费私立学校;(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同时为防止列举不全面,《规定》
还设置了兜底条款,即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都属于高消费行为。

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俞灵雨介绍,为防止被执行人规避本规定,不管是被执行人
自己高消费,还是以他人名义高消费或者他人以被执行人的财产高消费,只要有证据证明是
以被执行人的财产支付费用,导致被执行人财产不当减少的高消费行为都在禁止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