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写的比较好的文章!希望你能理解现在为什么不愿意相信乞丐了。
莫让你的‘乞讨’限制了我的“信任”
01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画面:当你匆忙走在人潮汹涌的火车站,三尺眼前突然映入一幅用粉笔字歪歪扭扭的写着“求两元车费回家”的大红公告,你慢慢抬头,直至发现大红公告旁扎扎实实的跪着一位十一二岁的学生,面容清秀,双手虔诚的搭在两条大腿上?这个时候,你可能不由得停下脚步:怪可怜的,给两元钱吧!口袋里摸了半天,你终于找出两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准备投递到那张大红公告上,却又蓦地缩了回来:还是算了吧,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于是,转身就往人海中走去!
对,无论在公交车上,商场旁,车站里,还是阴冷潮湿的地下通道,亦或是人来人往的景区里,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乞讨方式,可能你一刚开始,还会兴致勃勃的把手头上的零头郑重的放到他们面前,并对自己的这种做法还会心满意足,也算作一种行善吧,甚至还会告诉自己身边的小朋友要懂得帮助别人。
然而,当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各种奇葩的乞讨方式之后,不禁就泛起了嘀咕:他们是真的缺钱至家徒四壁而外出乞讨吗?而且他们也只能靠着这一种卑微的方式活着吗?
显然,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在此终止了。他们比我们更聪明,善于利用我们的同情心,来博得我们的施舍与帮助,但他们也比我们更愚蠢,他们用自己唯一的尊严消耗了我们的同情心,使得往后的信任感荡然无存。
02
曾经见到这样一件事,有次我前脚踏上公交,后脚紧跟着上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跛着脚,小干脸黝黑,腰间别了个摇摇欲坠的“小蜜蜂”。身上穿着那套因长年累月未及时得到清洗而散发出难闻气味的打着补丁的衣服,我知道这是一个“乞讨者”。一上车,她就娴熟地捣鼓着“小蜜蜂”,车厢里瞬间响起了毛阿敏的“爱的奉献”。附和着柔情的音乐,老太太双手合十,并抖动着手中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钞票,伸向每位乘客。大家司空见惯、果然无人搭理。一圈下来,老太太就要扫兴的离开,我们都暗自高兴,这些小把戏可骗不了我们这些老戏骨。
突然,一位女孩拿着一张红色的“毛爷爷”递给了老太太。故事突如其来的转折,车厢安静了。可能这张钞票分量太重,在大家的注目下,老太太将钞票退给了小女孩。小女孩推让了几下,“奶奶,这是我自己的钱,是我考试得第一名,妈妈奖给我的,是我自己的钱.......”,感觉就要哭起来了。见状,小女孩的爷爷从隔壁座位上起了身,站在了小女孩身边,从兜里掏出了一张十元钞票递给了小女孩。最后,小女孩用十元换回了百元钞票。
故事说到这里,可能太多人被小女孩的善良纯真打动,也会为小女孩爷爷的举措大加赞赏。
当然,更多的是会想到为什么成年人的世界这么冷漠?
03
其实,社会本意并不是把我们培养成一个不懂信任的人。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有爱心,保护小动物,帮助残疾人,甚至年轻的爸爸妈妈从菜市场买回来一条小金鱼,告诉其宝贝在某一天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一起把小金鱼放回大自然,各类中小学校也开启了帮助老人、残疾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能激起儿童的爱心以及对这个社会的极强的信任感。这种从小建立起的真善美的概念帮助孩童树立起了单纯美好有爱的社会价值观,以至于他们能够更多的看到社会正面现象,信赖社会,也能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做出更多的能够帮助社会的正能量事情,从而来推动这个社会的良性前进。
小女孩在众多的“冷漠”人群中,站了出来,帮助了老太太,饱经沧桑的爷爷也并不是不知道这种骗人的把戏,而是用机智的方式默默地维护的小女孩的纯真的心。社会责任显然是悄悄影响了爷孙的行为举措,他们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然而,当老太太用卑微的姿势换来了大多数乘客的无动于衷,难道真的就是乘客内心冷漠至极了吗?
不,我们只是面临着信任危机。
信任它是一种短暂的需求共生关系,而这种信任感的建立需要情感为基础,这种情感可以是亲情,也可以是短暂的利益链的占有欲,甚至是人从一生出来就有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同情心。当我们面对满大街变着花样来博得你的帮助的的乞讨儿,能让你伸出援助的双手的可能就是那一瞬间的同情心,这份施舍你需要,而我正当有,所以我们达成了共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感的延伸,甚至当你不断地去演绎“狼来了”故事,平等关系被打破,这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信任逐渐泯灭,信任关系便会变得岌岌可危。
04
前不久,会东县公安局东城派出所接到匿名群众报警:有一小孩当街乞讨,请求帮助。接警后,民警赶到现场处理,经调查,小孩此次乞讨实为受其父唆使,故意编造“家庭困难,圆大学梦”的骗局......
年轻人大学毕业,不愿意去上班,就把自己堂哥的智障闺女带到郑州来乞讨,然后每个月给堂哥家3000块钱.......
今天老太太别着小蜜蜂唱着爱的奉献,明天老太太换个装扮端着铁腕匍匐在天桥上,后天又不知道在哪条马路边上缺条胳膊断条腿的挂着牌子沿街乞讨.......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我们亲眼所见,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当他们利用我们的同情心,一次又一次的变化着技俩向我们伸出卑微的双手,我们开始对这个社会的真善美望而却步。
我们成了信任链里的受害者。
满大街的乞讨者,也不见得全都是欺骗者,但我们即便如何擦亮双眼,也难辨真假,所以我们宁愿视而不见。
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并不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背后把正常的孩子弄成残疾乞讨牟利的真实案例
但也有主观上意愿上去为生活而把自己变成卑微的乞讨者。我们悲悯无辜的受伤的孩子,但我们也憎恨为了生活连基本的尊严都出卖的廉价乞讨者。
我们切忌莫要把“乞讨”当成一种职业,这种卑微的生活方式不值得去追求。我们不希望你的乞讨限制了我的信任。
也希望更多的人在判别清楚之后,多多去帮助该帮助的人。
乞丐百分之90人都是骗子。大城市几乎都有骗子要饭的人,一部小说上当了,好啦,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如果对你有帮助请采纳吧?谢谢你,再见。
有些乞丐并不贫穷,他们以此为发家致富的手段过。也有些乞丐是被人拐骗来的,被人控制乞讨。所以,施舍的时候要看他们是什么情况,如果是被打残了乞讨,就要向派出所举报。
因为假的太多了,大多数是假的,于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不被信任了。就象翟某临假学历一样,如果太多了,以后谁见了学历还当回事。
因为现在的乞丐不是乞丐,他们比我们还富有,他们把这当成了一种职业,觉得这样不劳而获很好,当然也不缺乏有真正的乞丐,但是鱼目混杂,人民的心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