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叠加晕法预测深度及预测靶位定位方法

2025-05-22 16:56: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构造叠加晕预测深度

构造叠加晕预测热液矿床盲矿深度有两个含意:一是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深度的能力,二是在矿山预测的实际深度。

(1)造叠加晕预测深度能力取决于控矿构造性质及矿床体的前缘晕离开矿体头的距离,研究表明(邵跃,1997;李惠,1990,1991),热液成因有色金属(铜、铅、锌、钨、锡、锑等)和贵金属(金、银等)矿体原生晕的前缘晕离开矿体头部一般可达200~300m,构造叠加晕可超过300m,据此确定了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体的头部最大深度一般为200~300m,盲矿体的头部最小深度取决于构造叠加晕特征,特别是前缘晕及近矿指示元素强度,前缘晕及近矿指示元素强度都高,预测盲矿体头部较浅,反之,则较深。预测盲矿体最大深度参考矿床已知矿体规模(延伸大小)。

图1-1-4 构造叠加晕预测深度与采样深度关系

(2)构造叠加晕预测深度是随矿山控制深度增加再往深部推进预测200~300m为盲矿的头,即构造叠加晕在矿山预测深度决定于取样的钻孔或坑道深度,采样坑道、钻孔越深预测深度越大,如在地表采样,可预测地表之下200~300m深部盲矿体头部。如在深1000m采样,可预测1200~1300m之下盲矿体头。如上部已知矿体倾向延伸有800m,则预测靶位尾可达到2000~2100m(图1-1-4)。

(二)构造叠加晕法预测靶位定位

根据构造叠加晕模式和预测标志预测深部有盲矿体存在后,如何对预测靶位较准确定位,研究得出,预测盲矿靶位定位准确性取决于对该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构造叠加晕特点认识水平,定位也是研究人员水平的集成展示,而定量地对靶位定位仍是需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难题。

1.根据成矿规律、构造控矿特点确定有利成矿空间

根据控矿断裂构造的性质、已知矿体的规模、矿体在构造中赋存规律、等距分布、无矿间隔、侧伏规律、叠瓦式分布多因素控制等特征可确定或圈出有利成矿空间。

1)全面收集已有矿床地质资料及研究成果

矿床的地表及不同中段平面图、剖面图及垂直纵投影图,掌握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成矿规律。

2)通过作图总结规律

(1)作已知矿床金元素的品位等值线、矿体厚度、品位乘厚度平面图、剖面图、垂直纵投影图,从金元素的品位等值线、矿体厚度、品位乘厚度,在图上分析有几个富集中心,矿床中、矿体间的无矿间隔或弱矿化间隔,侧伏方向、叠瓦式分布等。

(2)作出构造带的厚度等值线平面图和垂直纵投影图,研究确定矿体品位及厚度与构造带厚度的关系。

(3)研究联合剖面中矿体是在构造中陡倾还是在缓倾部位富集,为确定构造性质提供依据,如正断层的扩容空间为由缓变陡-陡倾部位,则为有利成矿空间;逆断层的扩容空间为由陡变缓-缓倾部位,为有利成矿空间。研究同一剖面上串珠状矿体的无矿间隔,如果在垂直纵投影图上深部构造变窄,可根据无矿间隔距离推测深部构造可能张开,提供有利成矿空间距离。

2.根据构造叠加晕特征预测深部有盲矿——预测靶位的定位

1)根据叠加晕前缘晕、近矿晕元素强度确定靶位在叠加晕下方的深度或标高

构造叠加晕中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Hg、B)及近矿指示元素(Au、Ag、Cu、Pb、Zn)多数为中、内带强异常,指示盲矿体头较浅,可能在50~100m;若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Hg、B)及近矿指示元素(Au、Ag、Cu、Pb、Zn)多数为中、外带异常,指示盲矿体头较深,可能在100~200m;若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Hg、B)及近矿指示元素(Au、Ag、Cu、Pb、Zn)多数为外带弱异常,指示盲矿体头较深,可能在200~300m。

2)靶位长度、厚度延伸大小确定依据

(1)根据叠加晕宽度确定靶位宽度,根据上部已知矿体厚度预测盲矿厚度。

(2)靶位延伸方向、大小确定依据:根据上部已知矿体侧伏方向确定靶位延伸方向,根据无矿间隔或弱矿化间隔和叠加晕组合及强度确定盲矿头部,根据已知矿体延伸大小确定靶位向深度延伸大小。

如在1000m标高采样发现了盲矿体前缘晕叠加,已知矿体间无矿间隔200~300m,已知矿向北东方向深部侧伏,侧伏角45o。叠加中前缘晕指示元素(As、Sb、Hg、B)及近矿指示元素(Au、Ag、Cu、Pb、Zn)多数为外带弱异常,指示盲矿体头较深,可能在200~300m,靶位的延伸大小根据已知矿体延伸大小确定,如已知矿体延伸一般为500~600m,确定盲矿体头下500~600m。

(3)所确定的靶位一般都应在上述根据成矿规律、构造控矿特点确定圈出的有利成矿空间内。若有利成矿空间内没有靶位,则指示无矿,去掉有利成矿空间;当有利成矿空间上方无坑道,或钻孔,或有而采不到样品,经研究后可划为有利成矿部位或地段。

(4)白万成教授研究开创的《控矿断裂数字模拟法》可较准确圈出控矿构造已知矿体深部的有利成矿构造空间部位,若在该构造部位上方坑道或钻孔出现前缘晕叠加,则反映了有成矿热液活动,指示有盲矿体存在。李惠教授开创的《构造叠加晕法》与白万成教授的《控矿断裂数字模拟法》的结合,可对脉状金矿深部预测盲矿靶位定位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