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鱼腥草可是天然抗生素,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不过有股淡淡的腥味、后来尝试了草晶华鱼腥草破壁草本,平时有个风热感冒、咳嗽等都能有效调理,区别于煮制新鲜的鱼腥草汁时需要的加水、取液、换水等繁琐步骤,草晶华鱼腥草破壁草本不仅服用便捷,一杯开水就可解决冲泡、饮用等问题,且吸收利用率相对更高,鱼腥草性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于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2、热毒疮痈。3湿热淋证。
鱼腥草及其制剂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及肺脓疮等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对五官科的化脓性炎症和皮肤科感染性炎症以及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均有较好的疗效。如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淋菌性尿道炎,急性流行性角膜炎,急性化脓性睾丸炎,急性盆腔炎,肛乳头炎,肛周脓肿等肛肠疾病,带状疱疹,前列腺炎,红斑狼疮等。
此外还可以用于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等。
很多人只知道鱼腥草是一味药,不知道它还能入菜。用来炒肉,既能中和肉的荤重味道,让肉片更加鲜嫩可口。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感冒有食疗作用,一举两得。鱼腥草被称为“植物抗生素”,吃起来绵中带脆的,能够清热、消炎、抗病毒,尤其适合烟民吃。
鱼腥草,俗称猪鼻孔、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根或全草。“药食同源”,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在历史变迁发展中,它便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双重角色,为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作用。随着现代人们愈来愈崇尚自然、追求真朴,在各地(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
鱼腥草作菜,生食最佳,其香气独特、口感别具、风味适口可人。凉拌佐餐使人大开胃口,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煎汤、煮粥、炖肉的不同食疗方法。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如在1:40000浓度的鱼腥草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抑制作用,故它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效能。鱼腥草素现已制成片、针、冲、雾化等剂型,广泛用于人体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有资料表明,国外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调整作用。在日本,鱼腥草受到青睐,传统上称之为“十药”,作为时髦的保健佳蔬,认为鱼腥草有抗菌、消炎、助消化、清热、解毒、抗过敏、抗辐射、防癌抗癌等明显作用,除采用传统汉方、药膳食疗外,还以功能性保健食品(茶、饮料等食品添加)等方式应用。
目前,国内外把鱼腥草素已用于贫血、便秘、胃肠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多种炎症、癌症等方面疾病的预防、治疗与辅助治疗,预示着鱼腥草在营养保健、防病祛疾上尚具有实用开发前景。
中草药有清热解毒作用,鱼腥草注射液抗菌抗病毒作用,小儿可用
治不治病不知道,毒性是确切的,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