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岩性上,一般按成因划分为三大类岩石,然后再按一定的依据或分类进一步划分。
5.4.2.1 沉积岩填图单元
以岩层-岩性(相,沉积环境)划分,通常可称为(沉积)岩石地层单元。按其叠置层序和组成分为三类。
(1)正常沉积层序
是以岩性层界面、沉积地层界面划分的。具有正常沉积层序(亦称“史密斯层序”)的填图单元可以相当于岩石地层中的层、段、组、群,也可以对应多重地层划分的生物组合带、化学地层、矿物地层、(含)矿(化)层、磁性地层、同位素地层、年代地层、古土壤层等。这类单元一般以地层单位的方式来表达。
(2)沉积混杂层序
也称为沉积混杂岩或非史密斯层序,由有限层状岩系与外来岩块无序混杂,总体显示无序叠置,但为同时(以地层年代为参照)堆积。按其成因和来源分为“基质”(有限有序,相对较多)和“(混杂)岩块”两部分,岩块形成时代较早,或为准同生。一般两者应分别厘定填图单元,即基质按一般岩石地层划分,岩块按“时代 + 岩性”划分;当岩块较小时,可合并表示。沉积混杂岩参照岩石地层表达方式,常以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命名,但有岩块的组合。岩块为外来的应明确表示,一般在相应地层代号前加“W”(“外”字拼音的声母)来表示其外来的属性(表5.1)。
(3)第四系填图单元
通常称为第四系单元,这类单元按照形成时代与成因类型划分。阶地可按其堆积时代、阶地级序划分;古土壤可按时代、类型、古气候(或古生态)划分。按照第四系的表达方式,注意成因类型(图5.5)。
图5.5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第四系划分
(据石绍清等,1996)
5.4.2.2 岩浆岩填图单元
按照岩浆岩类型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侵入岩填图单元是按照侵入体-岩性划分的,通常称为侵入岩单元。按其岩体组成特点又分为两种类型。对分异型复式岩体必须按岩浆演化序列或组合解体为各个侵入体,每类侵入体应以一种岩性为主或仅有一种岩性,并有对应的正式填图单元,相当于岩石谱系单位中的“单元”。其填图单元的命名一般采用“岩性+时代”,如: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ηγT3);同一岩浆演化序列或组合的各个单元,可以按照其分异演化的顺序归并为高一级的岩浆组合(或岩浆序列)(表5.4)。层状基性-超基性岩可融合沉积岩层的划分方法,这类单元按照侵入岩单元命名。分异不明显的岩体可以“××杂岩”作为填图单元。对于可识别的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侵入岩体,可按“浆混单元”划分。独立侵入体和岩脉一般按非正式填图单元划分,以岩性命名,并用岩性符号表示。
第二类,火山岩填图单元通常称为火山岩单元,按其层状发育特点又分为两类。①层状火山岩:包括熔岩、火山碎屑岩及过渡类型,参照沉积岩层,按岩性-岩相或岩层-岩相划分,厚度较大时也可按旋回层、韵律层、特殊岩性层划分,其表达方式参照岩石地层的命名方式。②层状特征不明显的火山岩:如岩舌、熔岩瀑布、岩穹等,可按“火山杂岩(体)”划分,对这类杂岩可按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命名。
此外,“潜火山岩”应作为正式填图单元,并参照现行侵入岩单元命名。沉积-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岩夹层,在厚度不大、岩性较复杂时可作为非正式填图单元,以主要岩性的符号来表示。
表5.4 联测区侵入岩类划分简表
说明:同位素年龄为锆石U-Pb LA-ICP-MS年龄,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2010年测试。
(据王道永等,2009;略修改)
5.4.2.3 变质岩填图单元
通常称为变质岩单元。一般意义上变质岩单元不包括构造带、造山带内的动力变质岩和构造混杂岩。按其层状特点的明显性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层状变质岩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保留有原始层序(变余层序)的岩层。当其原岩可识别时(通常为浅变质,变形较弱),按原岩的类型来划分,如沉积变质岩系参照沉积岩的方法;当其变质较深时,按构造-岩层(性)划分,此时应结合变质程度(变质带、变质相)的变化来综合考虑。这类单元的表达方式参照岩石地层单位命名;标注变质带、变质相代号及界线,并在图例中说明。
第二类,变质杂岩为层状特征不明显的变质岩,其原岩可能是岩浆杂岩,也可能是经变质变形和混合岩化强烈改造而原岩不明者。当原岩为岩浆杂岩时,可参照岩浆岩方法与构造-岩性方法划分;原岩不明时,按构造-岩性方法划分,如片麻岩体、片麻岩套;当混合岩化带清楚时,按混合岩化带划分,如角砾混合岩(带)、混合片麻岩(带);蚀变-矿化带按蚀变种类或蚀变岩岩石类型划分。变质杂岩通常参照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命名;蚀变带参照变质带的表示方法。
5.4.2.4 特殊填图单元
特殊填图单元主要包括标志层、矿(化)层等具有特殊地质意义及用途的地质体。
标志层是指一层或一组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层。标志层应当具有所含化石和岩性特征明显、层位稳定、分布范围广、易于鉴别的特点。通常在区域地层对比、划分中作为重要的地质依据。在造山带变形强烈的岩层中,也可利用特殊的岩性层(体)作为标志层来恢复原岩层序及辨识构造变形特征。例如:在川黔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层,即作为中、下三叠统界线的划分标志层。在联测区中,副变质岩系中的变质砾岩层、大理岩层等,也可作为填图中的“标志层”利用。由于一般标志层的厚度不会太大,通常在填图时可夸大表示。在强变形区,可以用包络迹线与串珠状、钩状岩块(体)连接的方式来表达。
矿(化)层具有特殊的地质、资源意义,也是地调中必须重点调查的地质体。查明其分布特征,不仅有利于了解矿化特征、进行成矿分析,而且对查明矿(化)层与围岩的关系、明确成矿因素、研究区域地质的发展、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具有可填绘性的矿(化)层(体、带),包括矿化蚀变带,都应作为单独的填图单元。对于分带清楚、延伸较稳定的矿化(蚀变)带,可按其分带或有限合并的分带厘定系列填图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