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平凡的人,虽然不惊天动地,但却十分感人。公共汽车上的那位司机令我终身难忘。那是在一年前的一天上午,放学后,我在等车,本来碧空万里的蓝天,还飘着几朵白云,忽然,白云姑娘被赶走了,来了一群黑云姑娘。霎时间乌云聚拢,电闪雷鸣,紧接着风雨交加。
这时刚好车来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没等车上的人下来,我便迫不及待地冲进车里。我正准备刷卡时才发现学生卡放在学校的抽屉里,这时,我的心里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司机叔叔好像看出了我有什么心思,亲切地问我,我告诉他学生卡忘拿了,自己身上又没钱。他便说:“小朋友,那就算了吧!你下次一定要记得带卡哦!千万不要变成小马虎。”
我听了感激地点点头,说:“叔叔,知道了,我下次不会再忘记了。”虽然这只是一位司机叔叔,但我觉得司机叔叔是伟大的,因为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
1、仁者无敌
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阅读感想:读孟子的东西,的确可以发现很多真理,但总有一点我不是很喜欢,那就是太政治化了,处处都和政治靠边。我们来看看他说出了多少好的思想啊!什么“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等等,这些思想都是非常深刻的,可最后却要落脚在“天下可运于掌”上。最终,这些思想被统治者利用,反而成了一种“杀人武器”。我真的很痛心,这不是孟子的错,孟子的出发点的确是“为民”,可是,他“为民的方式”却处处和统治者相扣,这点不像佛家和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站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理解生命本质,道家讲究“无为而治”,也是在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而唯独儒家,处处强调政治,强调“道之运用”。从“仁者无敌”这一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既然是要做“仁者”了,又何必和“无敌”挂钩呢?仁者就是仁者,仁者是和天地相通的人,是觉悟了的人,是有大道德的人,当我真正成了“仁者”的时候,我还有很多的生活方式,我可以去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度化他人,去普度众生,我绝不会去和人“敌对”,这正是我想不通的地方。难怪外国人不太喜欢中国的“孔子学院”呢,这也正是因为儒家文化倡导的东西并非是“人人平等”。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阅读感想:撇开后面的“天下可运于掌”这句画蛇添足之语不谈,仅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句,我应该给孟子打上满分了(可惜的是后面那句,所以,按照整体来讲,我只能给孟子打八十五分),从这一句里面,我看到了“孝”的本质。什么是“孝顺”?现代人以为给父母一点点钱给父母一点点物质就是孝了,差得远呢,现在人是不孝的,是大不孝的。孝是有层次的: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这三个层次可以说是小孝、中孝和大孝,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我们做到了哪一层孝呢?我们把父母之身养好了吗?我们把父母之心养好了吗?我们把父母之志养好了吗?我为什么会从孟子说的这句话中想到孝呢?这正是因为我从这句话里面看到了“大孝”,看到了养父母之志的孝,我相信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比如很多成功人士在成名之前的隐居。
比如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