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股市里人人都在赚钱!!到底谁在亏钱?讲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谁亏钱了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首先必须承认这是现代金融社会的奇迹,即将这种资金的变化模糊化,在封建社会或更加原始的社会中,谁剥削谁、谁抢夺谁,一目了然,被抢夺的人都能明确需要复仇的对象;而现实中,虽然您赔了钱,或许前面的一位老大爷赚得盆满钵满,您却不能说他抢了您的钱,几乎90%以上的可能是,您们买卖的股票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 简单而言,股市是一个财富流动的场所,参与的要素有以下几个: 1.投资者 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获取上市公司的分红(红利)、参与上市公司的融资计划(增发、可转债)使得自己的财富发生变化。 2.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通过派息、融资(增发、可转债)使得自身的资产发生变化。 3.国家 收取交易费用、派息税金 所以,个人财富的来源包括:上市公司本身的收益、股票的差价。现在先将问题简单化: 1.对于完全依赖上市公司的红利人而言,即永远不卖,那不存在谁赔的问题。当然这种可能性极小,如果投资者本人认为股价高估,也会卖出,这时他的收益为上述两部分。 2.股票的差价,分三种情况讨论:(暂时抛开上市公司红利部分) a.整体股价(近似以股指论)平衡:全体盈利=全体亏损,即以系统论,您赚的就是别人赔的,另外整个市值保持平衡; b.整体股价(近似以股指论)向下:全体盈利<全体亏损,即以系统论,您赚的小于别人赔的(包括账面财富),另外整个市值下降; c.整体股价(近似以股指论)向上:全体盈利>全体亏损,即以系统论,您赚的(包括账面财富)大于别人赔的,另外整个市值上升。 回到上述问题,就不能简单的说是谁赚了谁的钱,因为这个过程中,很多都还是账面上的,不到最后永远没有真正的结论,人生是有限的,而市场是永恒的。 在赚的情况下,如果您没有及时落袋为安或落袋为安太早,那么存在亏或少赚的可能。 在亏的情况下,如果您没有及时平仓或平仓太晚,那么存在亏损加大或丧失较大程度挽回亏损的可能。 所以,永远要明白股票与现金的相对虚实性,股市里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加深对整个市场、社会的了解,如佛家所言具大智慧,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贪婪,那么离赚钱就不远了! 以上。
股票总体来说还是赚散户的钱,有的人连权证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敢买,最后归零一分不值还恍然不知呢,不赚他的钱赚谁的。还有人不懂净逢高买入,赔了就割肉,那差值不就被其他高抛低吸的人赚了,你说对吧。基金也一样,无非就是会玩一些,赚的大一些集中一些,赔了也多呀。好了,大哥,就当这是答案吧
呵呵,这个问题也奇怪也不奇怪,很多才来股市的新股民们常常问这个问题,甚至于很多炒股炒了很多年的老股民也不明白。
股市上的人有赚的就有赔的,关于钱的流动,理论上应该是这样解释:
1、股市上的钱具有流动性,具体来说,赔的人把钱赔给了赚的人,一方面如此,另一方面也许你会说,那么股市上的钱的总数是一定的不变的?不!如果是那样,股票的股价也一定不会涨和落了。在市场清淡的时期,股价很低迷,因为大量的钱都退出了股市,这时候钱都到别的市场或者在股票帐户里存留,所以股价这时是缩水状态。市场比较活跃的时候,股价被买入的资金推高,钱都流向了股市,这时候其实是新的股民涌入了市场,他们在股价很高的情况下买入,他们却只能准备赔钱,当时他们却不知道,以后市场下跌,他们恐慌卖出,然后再到下一个牛市中被别人低价买入,赚钱的人也不知道是以前这些股民赔的钱。自然赔钱的人也不知道是赔给了赚钱的人。
2、不过有一个例外:国家是永远的赢家。国家在股市里养活了一批巨资持有者,他们被股民们叫做庄家,庄家在股市里操纵股价,兴风作浪,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大量吃进股票,然后操纵股价节节推高,拉动整个市场掀起牛市行情,然后在很高的位置股民们蜂涌而至的时候他们却悄然抛出股票,然后用手中残留的股票拼命低卖,达到打压股价的目的,等股价十分低迷的时候再出手买入。周而复始。
如此您应该知道赔的钱就是赚的钱,而股民就是来赔钱的,赔给谁了?我不说,您一定就会知道了。呵呵
现股市都赚钱底谁亏钱讲故事告诉家谁亏钱
假设市场两卖烧饼且两姑且称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烧饼价格没物价局监管
假设每烧饼卖元钱保本(包括劳力价值)
假设烧饼数量
--经济模型都假设需要
再假设意买烧饼都没聊站半
甲说聊
乙说聊
看故事说:聊
候市场叫做跃
让家聊甲乙说:要我玩游戏乙赞
于故事始
甲花元钱买乙烧饼乙花元钱买甲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烧饼乙花两元钱买甲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烧饼乙花三元钱买甲烧饼现金交付..
于整市场看(包括看故事)烧饼价格飞涨涨每烧饼60元要甲乙手烧饼数谁都没赚钱谁没亏钱重估资产增值甲乙拥高倍财富身价提高市值增加
候路丙前路候知道烧饼元现发现60元惊讶
路丙发现烧饼已经100元更惊讶
路丙发现烧饼已经120元毫犹豫买投资兼投机家确信烧饼价格涨价格升空间并且给超200元目标价(股票市场叫股民给目标价叫研究员)
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示范效应甚至路丙赚钱示范效应接买烧饼路越越参与买卖越越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都非高兴奇怪:所都没亏钱
候想见甲乙谁手烧饼少即谁资产少谁真赚钱参与购买谁手没烧饼谁真赚钱且卖都悔--烧饼价格飞快涨
谁亏钱呢
答案:谁没亏钱高价购买烧饼手持家公认优质等值资产--烧饼烧饼显比现金现金存银行能少点利息啊哪比价格飞涨烧饼啊甚至家致认市场烧饼供应求买烧饼期货啊于现认购权证
问:买烧饼永远亏钱看世界奇怪突市场叫李李曰:亏钱候哪家亏钱呢
假设:市场物价部门认烧饼定价应该每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现做烧饼且价格每元(同题材)
假设三:市场现供玩种游戏商品(发行)
假设四:家突发现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再愿意玩互相买卖游戏(真相白)
任何假设现烧饼亏钱谁赚钱少占资产--烧饼
卖烧饼故事非简单都觉高价买烧饼傻瓜我再首看看我所证券市场吧市场些所谓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ROE高企资产高溢价资产注入卖烧饼原理其实谁少占资产谁赚钱谁获高收益
所作投资要理性看待资产重估资产注入忽悠别要忽悠自尤其要忽悠自钱
高ROE资产注入尤其券商借壳市、增发购买股东资产、增发类房产等等资产注入定要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能持高价烧饼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