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卡门》哭泣
歌剧《卡门》作为音乐天才比才的代表作,它的首演肯定不能算成功。也许是过分强烈的节奏让人难于接受,也许是观众认为作品不够高雅,演出中观众陆续退场,整个剧场吵吵闹闹,此后继续逃跑的人,像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一样,不断从斜坡往下流动,演出只好草草收场,比才孱弱的身体经不起这样的刺激,3个月后,他就去世了,年仅37岁。比才去世以后,巴黎喜歌剧院停演了这部作品,但是这却不能阻止《卡门》的成功。在此后的3个月里,它却在维也纳、布鲁塞尔、伦敦和纽约等地不停地上演。5年之后,它重新登上巴黎舞台,这一次,《卡门》受到观众狂热的欢迎。正像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所预言的:“《卡门》10年以后将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歌剧。”现在,《卡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卡门》是一部爱情悲剧。从曲调上来看,《卡门》具有形式严谨、旋律清新、色彩明快的风格,充分显示了比才的创作才华。歌剧中的音乐富于生活气息,旋律丰富优美,对剧中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入微,和声新颖大胆。在音乐节奏上,《卡门》强调剧情发展的对比和力度,生动、灵活而富于光彩。可以这样说,比才正是凭借《卡门》奠定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部作品中,比才的配器技巧和音乐结构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充满异国情调的和声和大胆的配器为他赢得了名声,他在其中所运用的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惊。
从某种意义上说,《卡门》是一个悲剧,这种悲剧意味既源于女主人公卡门之死,又源于《卡门》首次演出的惨败,更源于《卡门》的作者比才之死。因为即使人们能够欣赏他的《卡门》,却挽留不住一个天才的生命。从《卡门》被创作的那天起,它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一个永远无法被化解的悲剧。然而这部悲剧却是世间最美的,那份凄凉的爱情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美丽。《卡门》着力为我们上演了最美丽、最有魅力、最气势磅礴的感人场面。
《卡门》的音乐就更为人广泛熟知了,其中由《卡门序曲》、《斗牛士之歌》、《哈巴涅拉舞曲》等著名乐曲组成的《卡门组曲》,被人们口耳相传。20世纪最负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在60年代曾专门录制了歌剧《卡门》。有人曾问卡拉斯:“在你看来,卡门是个坏女人吗?”卡拉斯回答:“当然不是了,她是吉卜赛人,相信个人的命运前世注定,是无法改变的。卡门生活中的唯一道德标准是绝不做违心的事。”或许,正是这种对个性的执著追求感染着千千万万的观众,让他们为卡门哭泣。(林雪)